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中美首轮全面经济对话启动 贸易最为关切
在华盛顿发表的演讲中,汪洋表示他清楚特朗普政府有“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经济政策,但中国也有人主张“买中国货、用中国人”。“双方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两国经贸合作深度交融的今天,中国人不可能不买美国货,美国人也离不开中国货。我们都希望看到两国经贸关系强劲、平衡、健康发展。”汪洋强调说。 在收获颇丰的中美“百日计划”后,中美关系将随着首轮全面经济对话的展开而进入新的阶段。 7月19日,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这是自今年4月中美首脑会晤达成四大对话机制后,中美进行的首次部长级经济对话,也是这世界两大经济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以来第一次全面经济对话。 本轮经济对话中方由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带队,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工信部及农业部的代表出席;而美方团队由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和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带领。 业界预计,此次全面经济对话将总结中美“百日计划”的成果,并对中美经济合作一年期计划进行讨论。此外,双方将就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投资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会谈开始前一天,当地时间18日,在出席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工商界联合午餐会并发表演讲时,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经贸关系这艘大船正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曾担任中国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的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 就中美经贸关系而言,全面经济对话这一机制比具体成果更有意义,对话是为了梳理问题,掌控分歧,寻求共赢,这对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轮对话有利于避免发生贸易战,并以对话、沟通的方式,来帮助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促进贸易和投资稳定增长的解决方案。 “百日计划”成果打下了基础 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和执政后,曾多次对中美经贸关系表达不满。 当地时间18日,在出席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工商界联合午餐会并发表演讲时,汪洋表示,美国新政府刚上任之际,许多人忧心忡忡,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即将进入寒冬,甚至存在“贸易战”的风险。“在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果断应邀赴美,与特朗普总统在海湖庄园举行历史性会晤,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奠定建设性基调。双方决定建立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等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启动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给两国工商界吃了‘定心丸’。”他说。 汪洋表示,在今年4月习近平与特朗普海湖庄园会晤后,双方启动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目前已经收获重要成果。 据悉,百日计划”已达成10项早期收获成果,涉及农产品、农业合作、金融合作、基础设施投资合作等。其中,商品贸易占4条,金融服务占6条。包括:在7月16日之前,中国重新开放对美国牛肉的进口,而美国则重新开放对中国熟制鸡肉的进口;中国对更多的美国生物科技产品提供市场准入,并增加对美国天然气的进口,等等。 中国美国商会在其官方网站上的“百日行动计划打分表”中,对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逐项审核,发现超过90%的项目都已经按期履行。 协议之外,双方也在行动上落实了进展。5月14日,特朗普政府一改奥巴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极态度,派出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领衔的美国代表团出席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实际行动表示了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 中国则正式结束自2003年以来对美国牛肉进口的禁令,首批来自美国的牛肉已经于6月底进入中国,而产自中国的熟制鸡肉也开始出口美国。7月13日,中美两国商务代表在美国艾奥瓦州签署了一项总价高达50亿美元的农业合同,中国将进口约1250万吨美国大豆和371吨猪肉及牛肉。 7月17日,世界最大的生物技术贸易协会“美国生物技术创新组织”发布“美中百日计划”执行情况声明,指出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了美国申请的八项农业转基因产品中的四项。 中国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谈判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并有可能与美方签署长期进口合同。中国还发布了新的外国投资行业目录,取消外国信用调查及评级机构在华开展业务的限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表示,“百日计划”已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更容易找到最大公约数。 贸易将是核心问题 尽管整体进展良好,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仍然充满挑战。 在会谈开始前一天,美国财长姆努钦和商务部长罗斯表示,希望本周与中国就进一步放宽美国企业在中国消费市场的准入达成具体协议。姆努钦还表示,希望中国取消对外资在中国金融服务企业持股比例的限制,允许美国企业更全面地参与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并消除中国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贸易壁垒。 在华盛顿发表的演讲中,汪洋表示他清楚特朗普政府有“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经济政策,但中国也有人主张“买中国货、用中国人”。“双方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两国经贸合作深度交融的今天,中国人不可能不买美国货,美国人也离不开中国货。我们都希望看到两国经贸关系强劲、平衡、健康发展。”汪洋强调说。 分析人士认为,贸易问题仍然是本轮对话的核心问题,此外预计双方还将讨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农业和电池补贴问题,汽车业监管问题等。 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认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仍是美国的首要关切,但完全指望中国解决是不现实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是两国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中国有自己的发展国情,开放需要循序渐进、考虑到国内产业的承受力。并且,美国在很多领域也对中国设限,比如,限制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中企对美国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等,我们可要求美国在这些领域向中国开放。” 何伟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高层关系来看,目前中美打“贸易战”的紧迫性和风险,比特朗普刚上台时大大降低。而在中美经贸谈判上,中国不可能接受影响国家安全以及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要求。中美经济关系“再平衡”的结果必须是双赢。 何伟文称,对美国而言,中美之间的经济对话如果仅为达到消除贸易逆差、实现“贸易平衡”的目标,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而采取贸易制裁措施的话,结果可能更不好。“贸易逆差是困扰美国多年的问题,不是偶然发生的。这是一个全球产业链的问题,应该从全球、行业角度来看待,而不应该从双边角度苛责。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是中国一家造成的,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美国就需要动大手术。”他说。 有望重启中美BIT谈判 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和美国贸易决策的关键时点,中美此轮对话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本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目标,美国商务部可能会宣布对钢铁进口实行“配额和关税”措施。上述政策让许多国家担忧。本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也可能为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多个对美贸易顺差国提供“样本”。 何伟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美经贸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其溢出效应巨大,对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中美对话若取得成功,日本、欧洲也可借鉴,可以用相同的方式与美国对话来解决摩擦。“因为特朗普倾向于以双边的方式解决问题,多边则还要照顾许多发展中国家。双边场合自主性更强,能够使彼此利益最大化。” 另外,何伟文认为,重启中美BIT谈判可能会是本轮对话的一个重要成果。 “因为中美达成BIT符合美国经济利益,目前美国商界对此有强烈的呼声,中国过去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我们了解到,美国政府的态度是,要求中国市场对等开放。与特朗普政府的谈判不会很容易,BIT条款等还会再调整,因为特朗普的要求很高,他奉行‘美国优先’,但双方平等是国际协定的前提。BIT谈判还需要商界继续推动。” 何伟文表示,相较于揪着“贸易逆差”不放,中美更应该着眼于“产业合作”。“中美企业家对话的形式非常好,中美可在计算机、电子、农业、普通制造业、医药产品等领域展开合作,进行分工,以及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加大双边投资也能够更长远地有利于两国的经济。” 他还提醒,尽管特朗普暂时未拿“人民币汇率”做文章,但今后如果特朗普觉得与中国的合作上有哪些令他不满意,汇率问题也可能被重新提起。 文章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7月20日
2017年7月21日 -
刁大明:推进中美关系行稳致远
刁大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7年7月19日 -
中美牛肉战争:谈判中多次涉及 不会好吃又便宜
在双边关系中,向来是一场筹码、要价之间的“礼尚往来”。日前,被终止14年的美国牛肉进口,终于重启。
2017年7月19日 -
魏建国:抢夺贸易大国“第一把交椅”
专家简介
2017年7月17日 -
何伟文:需用客观角度看待贸易不平衡问题
何伟文,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原驻纽约、旧金山商务参赞
2017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