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丁一凡:美国不是第一次在芯片上出手,但每次事后中国都变得更强
丁一凡,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亿阳讲席教授。
2018年4月25日 -
丁一凡:美对华的五大恐惧
丁一凡,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亿阳讲席教授。
2018年4月24日 -
张连起:时间在中国一边
▲张连起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中国对其贸易上的言行一直做着最大程度的让步,但这种隐忍并没有获得特朗普的认可,反而让贸易战一步步升级。 去年4月份,中美提出经贸合作的百日计划,计划在一百天之内使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取得明显成果。这份百日计划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中方重新开放了美国牛肉进口,自从2003年美国爆发疯牛病疫情之后,中国就一直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长达14年的牛肉禁令解除,足见中方释放的善意。 去年11月,特朗普访华,中美之间更是签订了高达2535亿美元的巨额合同,创下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新纪录。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打动特朗普。3月23日,特朗普宣布对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于特朗普的“搞事”,我们只能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中国即使一万个不愿意和美国进行贸易冲撞,但对美方的出拳不能不沉着应对、稳住阵脚。越是采取精准、有效、鲜明的反击,才越有可能赢得更多谈判斡旋的空间。 中国文化奉行以柔克刚、攻心为上。在全球化时代,大规模的贸易战没有单方赢家,最多也只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从全球股市当天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市场对于贸易战的态度,包括美国三大股指在内的股票市场留下了低开下挫的“特朗普缺口”。美国国内的制衡声音和反对声浪会不断高涨,因为贸易战最终伤害的是美国普通消费者和特定产业。美国企业、金融市场会为错误的贸易政策和行动投出不信任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那么多的同僚弃特朗普而去,有那么多的国家反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如果特朗普的“中期选举”未能合自己的心意,他像处理朝核事件一样改弦更张也不是不可能的。 实施精准、有效、鲜明的反制让对方既有“痛感”,又尽量不扩大贸易战的规模。“和为贵”的中国是有底线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尽管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实力差距,但如果选择在大豆、玉米和猪肉等农产品集中精准有效反击,可以对美国形成较大反作用力。人们清楚,美国大选时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击败走精英路线的希拉里,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大量中低层美国人民的选票,仰仗农业州的支持率。我们回击美国的贸易攻势,拟将关税矛头对准特朗普支持群体,包括对美国农业地带州的农产品出口征税,具有“点穴”效用。开始阶段,中国收紧对美国进口大豆的检验标准也是一个选项。至于农产品进口,中国很容易找到进口替代国。 充分运用多边框架结成统一战线。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有很多增加值高的中间品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组装后再卖到美国所获得的。有鉴于此,中国有很多利益同盟国家可以结成统一战线。美国波音公司曾经表示,公司生产的喷气式飞机,每4架就有1架卖往中国。中国市场对于波音飞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由于欧洲空中客车的存在,波音公司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当前欧洲也因为贸易问题和特朗普的矛盾上升,特朗普在全球贸易四处树敌,无疑也给中欧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还应看到,中美过去20年经贸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互依存,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产品买卖和成品出售,而是产业链的跨国融合。据美国一份权威报告显示,每从中国进口1美元产品,有45美分留在了美国。因此一旦美国贸易制裁升级,不止中国会受牵连。 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是避免全面贸易战的周延之策。我们一面谨慎采取必要的报复行动,一面向美方提出一些优惠条件,包括降低中国市场准入门槛,特别是加大金融行业开放力度。美国作为服务提供大国,绝对会在意中国服务贸易市场扩大开放的机会。而扩大服务贸易的做法比向美国征收进口商品关税的副作用更小。同时,我们也可承诺购买更多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等措施减少贸易顺差。 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的矛盾冲突,要放在大国博弈和世界格局呈现的重大变化中权衡审视。从根本上看,这是第一大经济体对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的焦虑,对“中国制造2025”的担忧,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恐慌。这也恰恰说明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按照党的十九大谋划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沉着应付、保持定力,以柔克刚、精准反击,不乱方寸、冷静出招,顺时应势推进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凝心聚力干好自己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外部干扰和风险考验能够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2018年4月17日 -
周小明:特朗普签署《中国的经济侵略》总统备忘录的目的何在?
周小明,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原副代表 上周四凌晨,正当国人酣睡之时,在太平洋彼岸,美国悍然宣布对华正式开战。特朗普根据“301调查”结果,签署了所谓《中国的经济侵略》总统备忘录,指令美国有关政府部门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惩罚性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国的投资。 对特朗普这一举动的动机,国内外分析人士众说纷纭。有些舆论认为,特朗普此举是为了削减美国对华的高额贸易逆差。然而,美国惩罚性关税涉及约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只占去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八分之一。即使美国征收目标全部达到,对减少高达3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美国大动干戈, 对减少贸易赤字的作用却如此有限。可见,消减贸易赤字并非美国这一举动的主要目的。 也有评论家认为,特朗普此举是为今年十一月的中期选举造势,防止共和党失去对国会的控制。但是,中国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十分可能使他这一图谋适得其反。受中国反制措施影响的选民出于对特朗普的失望和厌恶,很可能把选票投给民主党。这样,特朗普拿中国开刀,无异于自政治自杀。以智商超群自居的特朗普对这种后果不会看不到。 几天来,特朗普的举动在全球广受抨击。外媒把它称之为“政治上的无能”和“经济上的荒谬”, 对美国无疑是“经济自残”。有些共和党人也认为,对华征收惩罚性关税得不偿失,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好处。 在美国工商界,特朗普的这一举动也颇不得人心。包括沃尔玛、梅西百货和百思买在内的25家美国知名零售商联名致函特朗普,要求他放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和农业行业组织“农场主支持自由贸易”也对这一计划忧心忡忡,持反对态度。 然而,特朗普却不为之所动,仍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他此举的目的究竟何在? 对此,从美国征惩罚性关税的征收对象,我们便可窥见一斑。美国的打击对象是航空、通讯技术、信息及新能源行业。其实,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并不集中在这些产业。它们成为特朗普惩罚性关税的目标,既不是盲选的结果,也不是巧合,而是美国政府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结果。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 为什么美国罚性关税剑指“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产业?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海策曾在国会听证会上一语道破天机。他称,如果中国得以在这些产业如愿以偿领先全球,对美国不利。 醉翁之意不在酒。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文章一针见血指出:特朗普这一举动的真正目标不是贸易赤字,而是中国的产业政策,在于打击“北京在全球经济领先的野心”。实际上,特朗普颁布的措施远远超出了贸易的范畴,涉及经济领域的其它方面。总统备忘录中另一个重器是,限制中国并购美国敏感技术的投资。不难看出,特朗普对华发起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贸易战,而是比贸易战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经济战。今年年初,他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言中就宣称,美国要同国家主导经济规划、政府补贴等“掠夺性的经济政策”进行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特朗普政府制定了“新时代的新国家安全战略”,首次把中俄定义为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并声称美国将集聚资源对付中俄的挑战。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多个领域频繁出手,同中国较量。它推动南海问题回归安全议题,重启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随着“印太战略”的推进,“亚洲版北约”呼之欲出。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严重挑战“一中原则”,企图提升美台关系,借以制约中国。在经济领域,贸易战取代奥巴马时期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成了美国扼制中国崛起的主要工具。 特朗普政府向中国开刀,打的是消减贸易赤字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幌子,但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挑战中国的强国之策,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以保住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从根本上来说,中美贸易战,不是两国间的贸易之争,而是经济竞争力之战。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执意推行在外人看来实属害人害己的贸易政策,也就符合逻辑了。 特朗普在签署总统备忘录的时表示,这只是诸多行动的开端。他的不打自招,绝不是心血来潮。可以预见,为了保住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对华政策会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结果,也可能成为美国的选项。更多、更猛烈的风暴可能还在后头。我们必须做好打恶战、打持久战的准备。 对中美经济战,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作为应对之策,我们的反制清单不但要聚焦美国当前对华的重点出口产品,还要严格限制美国将来对华出口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的市场准入,给美国以精准、重拳打击。此外,还要视情作出规定,新的开放措施,对美国不适用,确保美国对快速增长的中国大市场可望不可及。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多的扶持,以抵消美国的措施所造成的损害,保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头,挫败特朗普政府阻挡我国前进步伐的图谋。 文章选自观察网,2018年4月3日
2018年4月9日 -
Xie Tao: When America Stands up to China
Trump is acting in line with a growing consensus in Washington: it’s time to get tough on China.
2018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