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徐洪才:征房地产税对房价有一定影响 但不应夸大
专家简介
2019年3月18日 -
汤敏:调研要接地气才能出实招
汤敏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 2019年2月18日,中央统战部在京召开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分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围绕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怎么看、怎么办畅谈心得体会。即日起,“统战新语”开设专栏,摘发部分与会代表发言。 建言献策是党外知识分子为党分忧、替百姓办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也讲,要“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年,我努力学习和实践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每年花大量时间在基层调研,了解基层、问计基层、服务基层。联系基层调研实践,分享一些建言献策的体会。 要为基层群众想实招。我们知识分子往往精于专业研究,但深入基层有时是我们的一块短板。我从事的经济工作和扶贫工作需要经常到基层调研,了解扶贫户关心什么、企业家想做什么、地方扶贫官员正在考虑什么。一条写在农村土墙上的标语给我很大启发:“扶贫方式千千万,就看我们怎么办。闲暇不妨乡村转,东家油米西家蛋。”这句大白话讲清楚了调研的意义和方法。近年来,我几乎每个月都到基层调研一两次,其中大量是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地区。我与建言献策专家组教育组同仁曾到四川凉山“悬崖村”去看望要爬几千级梯子上学的孩子们,思索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解决办法;我们几位无党派人士还连续4年组织企业家到新疆和田调研,探索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扶贫路径。在这些最穷最苦最难的地方,能强烈感受到当地群众对改变生存状态的渴望,以及存在大量的资源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发展潜力,更感到自己有责任有机会为这些基层群众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每次调研后我都争取写一份建言献策报告,提出了精准扶贫、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电商等建议,有的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还有一些作为无党派人士发言内容,当面向中央领导同志建言。 要从基层实践中找实招。建言献策要坚持从问题中来,结论产生于调研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看到基层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能有什么实招?”基层是创造力的源泉,A地经验常常可以用来解决B地的问题。举一个我正在推动的扶贫车间的例子。精准扶贫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最难解决的是一千多万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这部分人的规模是当年三峡移民的8-9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前年我到山东鄄城、浙江诸暨等地调研看到当地一种扶贫新模式,叫扶贫车间,即在村头建一个简易车间,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部分工序搬到那里,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受此启发,去年我带着搬迁户就业难的问题到贵州毕节、甘肃渭源等地调研,发现移民村人口比较集中,在新建的移民搬迁点建一个几百平米的简易车间并不难,国家还有培训经费,用扶贫车间解决搬迁户就业难问题可行。于是我写了在深度贫困地区建立移民扶贫车间的报告,很快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同时,我还组织了几批企业家到这些地方去实地考察、建立生产基地。目前一些扶贫车间已经建立起来,带动了当地的就业。 争取能在基层试点基础上提建议。基层调研会激发出很多想法,有一些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真招、实招”,这就需要用老办法——试一试,成熟了再向高层提出建议。我在提出用“双师教学”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缺乏优质教师问题之前,自己先做了3年试验。所谓“双师教学”指的是两个教师,一个远程的优秀教师和一个当地的教师,通过互联网配合着上一门课。我们把人大附中的课用“双师教学”的模式,在全国20个省的200多个乡村学校中进行了试验,让大山里的孩子和人大附中的孩子共享同样的课程。经过严格评估,我才写成政策建议通过中央统战部上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下,目前“双师教学”方式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推广,对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样地,在教育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我不但提交了数篇建言献策报告,也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它们付之于行动,几年来已经为全国19个省的乡村学校培训了5万多名乡村青年教师。为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的号召,去年10月开始实施“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已对全国2600位农村返乡青年提供了技术技能培训。 基层是建言献策的富矿,还有很多重要而迫切的问题等着我们去研究去解决,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基层、走入基层,在建言献策中推动中央的政策与基层的需求更好地对接起来,为科学民主决策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 文章选自统战新语,2019年2月27日
2019年3月18日 -
Laurence Brahm: Government Work Report: Recalibrating China’s economy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13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pens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capital of China, March 5, 2019. [Photo by Zhang Ling/xinhuanet.com]
2019年3月15日 -
CCG理事、专家两会好声音
2019年3月14日 -
智库人才清单 | CCG研究
智库最宝贵的资产是人的大脑,一流智库建设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能否拥有一流人才;独立性是智库的根本价值所在,财务独立更容易保障思想独立;影响力是智库存在的理由,也是智库建设中应着力锻造的无形要素。 智库的声誉与研究质量有赖于智库能够吸引到的董事会成员、研究人员、工作人员等智力资本。 —— 安德鲁•西雷(Andrew Selee) 智库是知识精英的港湾、学术建议的源泉,全球“智慧大脑”碰撞与交流的国际平台,常被形容为一个国家的“智商”。智库拥有的核心资本是智力资本,它不仅是一种静态的无形资产,更是一种思想形态的过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 会聚有智慧的人 智库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智力资本是智库的核心资本。正所谓“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这一点在这些国际知名智库的运营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着“白宫第一智囊”“超级智库”“大脑集中营”等诸多标签的兰德,可谓人才济济。这一点单从兰德理事会成员名单就可窥见一斑,截至2015年5月,兰德理事会成员共有28人,其中包括前美国国防部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前美国劳工部部长安•麦克拉夫林•考罗劳格斯(Ann McLaughlin Korologos)、前克林顿政府海军部部长理查德•丹泽格(Richard J. Danzig)、前瑞典首相卡尔•比尔特(CarlBildt)等众多政界名人。“有过政府工作经历的人,往往较之高学历研究人员对政策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洞察力”,这大概就是兰德选择这些来自政府部门的离职高官与专家的重要原因吧。兰德的研究团队往往以名校出身的年轻博士作为“新鲜血液”,与此同时,兰德还充分利用美国智库体系研究人员高度流动的特点,延揽各大智库著名专家。 外交关系协会向来都是美国政商两界重量级人物的云集之地。从小罗斯福政府的国务卿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到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迪安•艾奇逊(Dean Gooderham Acheson),再到尼克松政府与福特政府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从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到比尔•克林顿……外交关系协会的4000多名终身会员都是在美国外交界和商界取得过杰出成绩的重量级人物。 “尽你所能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这是里斯本委员会(The Lisbon Council)的工作原则。长久以来,这家智库会为每个项目寻找最好的人才,这使得他们有机会与世界上最杰出的人才一起工作,比如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部负责人、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创始主任、顶级经济学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负责人、总统经济建言顾问等。 智库依靠人才生产思想,知道如何发掘人力资本是智库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那么,智库究竟需要什么人才呢? 对智库来说,发展人力资本不仅仅是一个吸引最好的研究人才的问题,而是牵涉到从研究人员到执行推广再到财务行政的整个组织的问题。实际上,智库的资金筹集、推广和行政都是保证研究高质量的产出与传播的关键。我认为,智库的“高级人才库”主要由四类人才组成:领军人才、高端智囊人才、独立研究型人才以及新型综合人才。 图3.1智库人才清单 领军人才 “智库最关键的就是要靠领军人才,领军人才是人才中的人才,是决定一个智库研究水准高低的关键因素。” 。智库领军人才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人才本身,更重要的是领军人才可以利用自身的号召力,吸引和凝聚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整合包括智力资源在内的多种资源。某种程度上,领军人才的视野和影响力决定了一家智库往哪个方向走以及最终能走多远。正如美国传统基金会创始人埃德温•福尔纳所言,“如果传统基金会没有一个合适的领导者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国际知名智库的领军人才大多由知名人士担当。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创始人C. 弗雷德•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在创立研究所之前,他曾先后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美国国务院等政府机构任职。 布鲁金斯学会总裁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的密友斯特罗布•塔尔伯特(Strobe Talbott)担当,塔尔伯特同样是一位横跨媒体、政府、学术界的重量级人物,他曾在《时代》杂志工作21年,后进入美国国务院,历任美国巡回大使、国务卿特别助理和副国务卿等职。2014年2月,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迎来了一位华裔主任,他就是我在布鲁金斯学会做访问研究时的同事李成。李成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体制和领导层研究,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权威,尤其是他对中国政治精英的代际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力与现实影响。 CCG的联席主席陈启宗是香港恒隆集团主席,也曾是国际著名智库亚洲协会的联席主席。被誉为香港商界最国际化的领军人物。陈启宗先生一直关注与支持公益慈善事业,捐助了众多智库、基金会与大学,他积极推动中美两国的友好发展,被称为中美“民间外交大使”。陈启宗先生强调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智库的建言献策与发挥民间外交的桥梁作用。 智库的领军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研究专家约翰•金登(John W.Kingdon)认为,智库的领导者“与众不同的特质类似于企业创业人士的特点,他们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名誉、金钱等资源,寻求一种未来的回报,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推广他们的价值观,促成公共政策。” 詹姆斯•麦甘教授提出,“一个成功的智库领导者需要具备三种素质:优秀的领导能力与沟通能力;充分了解政策制定者及政策制定过程;具备筹款和财务管理等能力。” 长期活跃于公共政策领域,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州参议员的John K. Andrews, Jr.认为,智库的领军人才应该是个多面手,需要懂管理、懂政治、懂研究、懂写作、懂编辑、懂市场、懂销售、懂筹资、懂演讲……同时每周还可以在工作上至少投入60个小时。 在我看来,智库的领军人才应该具备战略性与前瞻性的眼光,能够对机构进行准确的定位,把握好前进的大方向,可以对风险与机遇有一个很好的预判;最好具备政产学等跨界多元的工作阅历,在具有深厚研究功底的同时,还有丰富的决策经验与建言献策渠道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能够对政府、媒体、公众进行思想传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高端智囊人才 很久以来,我一直有阅读《外交》杂志的习惯,对其主办智库外交关系协会也早有耳闻。这家诞生了近百年的智库始终汇聚了美国政商两界的重量级人物: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美联储原主席格林斯潘、国防部原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原世界银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等。如此看来,《新闻周刊》称其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权势集团”也并不为过。 高端智囊人才需要拥有自己参政议政的渠道,能通过著书立说传播思想、影响决策。这类人才来源于前政府高官以及对政府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要吸纳这种人才,除了智库本身要有足够吸引力,还有赖于“旋转门”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其实,目前国内不少智库都意识到“旋转门”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延揽有影响的离退休官员到智库任职,比如盘古智库的学术委员会就拥有不少政界学术委员。很多社会智库的负责人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这就使得社会智库已在事实上成为中国式“旋转门”的主要承载体。CCG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打造出一支由高端智囊人才组成的顾问委员会队伍,成员包括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原铁道部部长、欧美同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傅志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原外交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原商务部副部长张祥,原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等国内有多年资深政府经验的高层领导人士。他们丰富的政府工作阅历与政策制定经历,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成为CCG为国家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 独立研究人才 布鲁金斯学会被誉为“没有学生的大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会的研究人员拥有极强的学术积淀,他们的思想、观点在学术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曾透露,布鲁金斯学会对于研究员的要求极高,录用过程和学术标准与哈佛、耶鲁等名校非常相近,学会要求研究员应是所在领域的“学术领头羊”。兰德的研究员在社会上有“兰德学派”之称,光诺贝尔奖得主就不下五位 。卡托研究所同样汇集了爱德华•克里恩(Edward Crane)、汤姆• G.帕尔默(Tom G. Palmer)、罗杰•皮隆(Roger Pilon)等知名学者,和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詹姆斯•M.布坎南、弗农•史密斯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正是在研究人员的配置和要求上“煞费苦心”,才成就了智库的学术影响力。 一般来说,欧美智库的研究人员分为以知名学者为主体的常驻研究人员、以合同形式聘用的项目研究人员以及访问学者等几种类型。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外交关系协会等智库拥有一定数量的内部研究人员,这些高级研究员或者具备长期的政府部门工作经历,或者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积累,或者两者兼备。当然,这些智库还为高级研究员们配备了大量的研究助理。除了常驻研究人员,大多欧美智库都会充分利用访问学者以及非常驻研究人员。 目前,中国智库各种名头响亮的“权威”和“专家”并不少,但真正潜心做研究的独立研究型人才严重匮乏。这种局面的改变,还有赖于知识精英阶层的培育、智库独立性的加强以及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新型综合人才 詹姆斯•麦甘认为,今天的智库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与之前已大不相同。单纯的学者型人才并不能满足智库的需求,智库还需要具备管理能力、筹集资金能力、与媒体和大众有效沟通能力的人才。对此,我也有同感,几年前,我们在吸纳人才的时候,主要强调人才的研究能力,今天,我们不但看重个人的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样强调管理能力,尤其是懂得非营利机构运营管理,能够使智库内部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智库运营效率的人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本文选自《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苗绿、王辉耀 著,中信出版社
2019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