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人才研究】国际移民潮下,中国何去何从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日益汹涌的国际移民潮给中国人才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还有机遇。追寻中国梦的伟大国度,需要冷静迎接国际人才流动时代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使世界日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各国在全球化市场既合作又竞争中,催生了一个全球范围的巨大人才市场。今天的世界,人才正在全球培养,在全球工作,也被全球争夺。 全球化的人才流动,同时也带动了日益显著的大规模国际移民现象。投资移民、技术移民、海外留学、劳务输出、出国旅游以及非常规移民,等等,移民不仅给移入国带来了人才和资金流,也促进了移入国的就业和消费,激发了移入国的经济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 (一)中国进入国际人才流动时代 全球化的世界,催生了全球范围人才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促进了全球化的人才流动,带动了日益显著的大规模国际移民现象。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国正在融入世界国际移民进程中。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移入和移出中国的国际移民迅猛增长。中国现在也开始成为移民大国。 2010年,中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11年,中国对各国的投资移民总数超过1万人;其中,向澳大利亚投资移民人数最多,其次是加拿大和美国。2011年,中国向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的人数达到4791人,占总人数的61.5%,是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的第一来源国。2011年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EB-5签证,其中有934人获批准。在EB-5签证总申请人数中,中国人占75%。在技术移民方面,对世界主要几个移民国家的永久性技术移民超过4万人。 国际外来人口的国内移入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中国境内有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达1020145人;截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已有4752人。 基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国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移民发展经验以及世界国际移民的持续发展潮流,中国国际移民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二)移民潮带来的负效应和正能量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际移民发展呈现出六大趋势:一是国际移民的总体规模将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根据国际移民组织预测,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4.05亿;二是国际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保持6亿人规模,而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就会达到24亿人,2040年会达到36亿人,人才移民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三是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各国都重视移民的融入问题;四是环境移民也将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之一。2010年全球共有超过4200万人因为自然灾害被迫移民;五是现代化的国际移民管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将在移民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六是非常规移民问题将变得复杂。目前,非常规移民占总移民比例为10%-15%,非常规移民损坏了接受国居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各国加强协调合作。 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级。 投资移民已经成为中国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中国对各国的投资移民总数超过1万人,他们以高净值人群为主,他们移民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如果说投资移民造成了中国的资产流失,那么技术移民则导致中国科学技术人才的流失。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都收紧了永久居留技术移民政策,但对于临时居留的技术移民则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 在未来几年内,由于传统移民国家的技术移民政策收紧,中国海外技术移民的申请难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所改变。尽管如此,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优秀人才大量移民海外的现象不会消失,技术移民的申请数量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移民给中国带来的负效应是资产和人才的流失,但不可否认,移民也有一定的正能量存在: 一般认为,合理比例的技术移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是移入国与移出国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纽带,对于移入国与移出国来说,积极影响都是主流。同时,随着移出国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将有大量人才和资金的回流,大大加快移出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研发进程。从长远看来,移民现象还可以促进族群间文化的沟通了解,进而影响人类的政治文化格局。 这一观点,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得到印证:大量技术移民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国海外技术移民有很多在国外的重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任职,他们通过回国交流讲学、参加学术研讨、推动人才培养等各种方式,将所掌握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介绍到国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科技竞争实力;海归对推动中国的教育、学术和科技进步,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很多重大项目和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中,留学回国人员功不可没。 (三)中国移民背后:经济全球化背后的人才流动与人才争夺 中国移民热、移民潮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分析,个人收入差距是引起国际移民的首要原因。通过跨国迁徙改善个人的收入状况,实现个人理想,是普通民众踏上跨国迁徙的基本原因。另外,互联网、电子邮件、卫星电视、手机和廉价的国际电话等现代通讯手段,使全球的互联互通性进一步增强,“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人们产生了国际迁徙的渴望和冲动。 子女教育因素是对外移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出国越来越便利;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富裕,部分人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出国;教育程度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这些都在客观上为移民创造了条件。 移民潮的背后,是人才在全世界范围的流动以及世界各国的人才争夺战。从国际人才竞争趋势来看,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国际移民产生了深远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发达国家为争夺国际人才,纷纷制定技术移民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增强国家竞争力。中国技术移民的大量外流和该国国际环境不无关系。目前很多国家实施新的国际移民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加大人才吸引的力度。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相对落后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处于人才输出国的地位,每年面临大量的人才流失。应对人才流失现状,改变人才输出国的地位,成为中国在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挑战。 (四)迎接国际人才流动时代的挑战 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完善的移民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吸引国际人才,而且在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障碍。 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中国也应注重人才的软实力作用,制定积极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工作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海外人才回流将是中国技术移民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近期出台了“千人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工程来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在人才回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人才绿卡等移民制度,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中国梦”,让来自全球的人才从内心认可中国,理性地认识中国,推动全球人才来中国流动,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 笔者提出过全球化的三个阶段,货物流动全球化,资本流动全球化到人才流动全球化。中国正在从货物流动大国,到资本流动大国,再向人才流动大国迈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囯和最大的外汇储备囯,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才流动囯。 中国现在急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人才移民只出不进的局面。加拿大每移民一个人去美国,就从其他国家吸引四个移民来补充。中国需出台投资移民法和技术移民法,还需要尽快建立中国的移民局。
2015年9月17日 -
【人才研究】什么带动了中国人才回流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2015年9月16日 -
【人才研究】致胜的”阳谋“:猎头行规
保密原则
2015年9月11日 -
【人才研究】赢在顶层设计:猎头组织架构
选自《国际猎头与人才战争》,作者:王辉耀、苗绿,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9月10日 -
【人才研究】中国猎头的逆袭路径探索
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