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借道并购整合全球资源,解读复星的全球化产业布局
摘 要 作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代表,复星借道跨境投资和并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近年来,复星全球化战略已从“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升级为“中国-全球双向驱动”的全球化2.0版本,但无论是借力中国消费市场的崛起,把海外优质的品牌和产品“引回来”,帮助其发展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带动全球业绩的增长,进而提升其市场价值的1.0版,还是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进步升级,向全球尤其是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输出产品、技术和模式的全球化2.0版本,其逻辑始终如一,就是通过全球整合资源,以投资推动产业、补强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价值创造。复星始终以Glocal战略为核心,在实现全球布局的同时加强本土化能力,同时聚焦产品,打造精品。复星的全球化多年来保持稳健,既源于步步为营、行稳致远的产业发展理念,更基于其开放互信、互惠共赢的处世理念。
2019年6月21日 -
张亚勤:从工具出海到技术出海 AI成中国互联网出海主引擎 | CCG研究
摘 要 从早期的技术引进到商业模式微创新,再到局部技术领先与产品出海,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出海路已成为中国经济“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标志性研究样本。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历经工具型应用出海、商业模式出海与技术出海三个阶段,并呈现出“由近及远”、“散点成面”的两大特征。百度作为国内首家人工智能企业,在技术、产品、人才、生态建设与全球化等领域均达到业内佼佼者的水平。当前,百度正积极在工具型应用与商业模式之外探索出海新路径,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打造AI时代的技术范式,加速全球化人才交流共建,进而为中国互联网的出海开辟新航向,做出新探索。
2019年6月20日 -
华为的海外路线图 | “农村包围城市” ——CCG研究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这里是指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有明确的国际市场目标,通过采取迂回战术,先选择比较容易进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建立和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形成拳头产品与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为日后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做准备。这种模式可以避免过早与发达国家跨国巨头正面较量,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时间和经验。挑战在于如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华为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其国内市场的拓展,还是其国际化路径,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早年的华为通过代理交换机起步,用了8 年时间完成了由代理走向模仿,由模仿走向自主研发,在国内通过“人海战术”占领了交换机设备的广大县乡市场,并通过及时、周到的服务弥补了创业期质量不稳定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不足,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成功进军中国电信业的城市市场a,并逐渐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华为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当我们计划国际化的时候,所有肥沃的土地都被西方的公司占领了。只有那些荒凉的、贫瘠的和未被开发的地方才是我们扩张的机会。”正如任正非所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华为踏上国际化征程之时,发达国家市场早已被欧美高科技企业所占领,国际市场中只有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区域还未引起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的重视,这就为当时还难以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华为留下了发展空间。 香港成为华为国际化征程的第一站。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信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华为的C&C08机打入香港市话网,开通了许多国内未开的业务。华为大型交换机进军国际电信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俄罗斯是华为的第二站。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建立了首家合资公司。起初,由于爱立信、西门子等跨国巨头已抢先布局,华为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之后,由于俄罗斯经济陷入低谷,西门子、阿尔卡特、NEC等公司纷纷从俄罗斯撤资,俄罗斯对电信市场的投资也几乎停滞,但华为并没有放弃俄罗斯市场,他们不断寻找和等待机会,直到几年后收到第一笔“38美金”的订单,此后,华为一发不可收拾,2000年,华为斩获乌拉尔电信交换机和莫斯科MTS移动网络两大项目,拉开了俄罗斯市场规模销售的步伐。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的从莫斯科到新西伯利亚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 在俄罗斯市场发力的同时,华为继续进入巴西、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拓展业务。1997 年在巴西成立了合资公司,1999年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究中心,与此同时,华为还在非洲、拉美地区设立了多个代表处,避开与国际巨头的正面交锋,在网络建设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积累实力,并通过参加各种博览会和行业协会,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经过多年努力,华为逐渐在这些国家通信市场站稳了脚跟。 此时,已具备一定实力与知名度的华为开始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有所动作。2001年起,华为陆续挺进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2001年华为与日本松下、日本电气公司合资成立了宇梦公司,2002 年,华为在美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2003年,华为与西门子合作共同研发3G,与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公司英飞凌合作共同开发低成本WCDMA,并在同年与美国3COM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设立了4 个研发中心,华为频频在发达国家发力,逐步向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进军,实现了国际各大主流市场的全线突破,华为的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全线铺开。2017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6036 亿元人民币,约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其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
2019年6月9日 -
CCG研究 | 航程虽漫漫,巨轮已起航 ——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
-
王广发: “走出去”概念已今非昔比
王广发, CCG资深副主席, 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王府学校总校长
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