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隆国强:应建立与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隆国强,全球化智库(CCG)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7年5月23日 -
周满生:创意教育 国内外高校走了多远
周满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2017年5月15日 -
徐洪才:切实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
专家简介
2017年5月15日 -
储殷:职称评审下放高校切忌一放了之
文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储殷
2017年5月12日 -
汤敏:亟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嘉宾简介 汤敏,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 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知识”等问题发表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新语新论”。他特别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对于工作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对习总书记点到的“紧迫感”有着特别强烈的感觉。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工业革命的大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新经济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在一个新旧经济此消彼长,经济技术结构发生巨变的时代,知识分子将比以往任何时代作用更大,责任更重。 最近牛津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由于新技术的出现,现有的工作岗位将会大量被淘汰。这篇文章预测,中国77%的现有工作岗位将会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看看我们周围已经消失的机票火车票代办,正在被替代的零售业,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的。但另一方面,新经济中的三大新形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微经济又将创造出很多新的职位、新的机遇。但这一切机会并不是自动地分配给每个人,更不是平等地提供给每一个国家。优胜劣汰在新经济前将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在这世界级的竞争中,如何使我国的科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如何让大量的科研成果变成造福人类的产品,如何在商品社会中让这些产品占领市场,这些都是摆在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科研人员面前的巨大挑战。这里的核心是人,需要大量有创新、有水平、有胆识、有担当的人。 同样的,在一个科技大发展的时代,知识本身也在迅速演化中。知识分子们今天所掌握的知识,在不远的未来就可能会被更新,甚至被淘汰。知识分子本身有一个再学习的任务。对我们来说,不断充电,终身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当然,我们现在每天也在学习,但都是在碎片化地、非系统化地学习,这远远赶不上知识更新的需要,更赶不上社会的需求。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已经谈了多年,但一直还没有很大成效。现有的教育体系基本上还是为在校中小学生、大学生设计和服务的。学校提供了少量的MBA、EMBA教育,但这也仅仅是为少数的企业家服务。有的甚至已沦为学校卖文凭、赚外快的工具。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学习型”是基础,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学习好才能服务好,才能进行创新。因此,要实现习总书记对我国知识分子提出的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任务,除了知识分子个人努力学习之外还需要在机制、体制上不断改革才行。在当今,哪个国家根据社会的需求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低成本的、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哪个国家就抢占了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哪个人善于使用这一终身教育体系,哪个人就能在新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不断灵活转身,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4月12日
2017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