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栾大龙:军民融合 富国强军之道
专家简介
2017年4月5日 -
马骏:中国成全世界最大绿色债券市场
专家简介马骏,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2017年3月29日 -
张连起:中国需要一场有温度的、能感知的财税改革
专家简介
2017年3月27日 -
张连起:减税降费 2017财税改革的重头戏
专家简介 张连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我国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税改革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由此带来的减税效应、溢出效应、长期效应可谓“三箭齐发”,而全面推开的营改增其意义相当于财税领域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如果说,最初人们对营改增的效果多少还有一点疑虑,到今天,社会各界对于营改增成果的认识,已经有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营改增已成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触媒”。营改增后,建筑业积极探索装配式、工厂化模式,房地产业剥离施工、园林、物业等实行专业化、产业化,金融行业向资产管理、金融产品等现代金融服务延伸,餐饮业等服务业专业外包迅速发展、创新意愿强烈。 营改增成为撬动财税改革的典型杠杆。全面推进营改增优化了税制结构,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培育壮大了新动能,于是引起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给予的专业认可:营改增使中国的增值税制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营改增后的央地财政关系更精准。围绕解决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加地方发展能力等关键问题,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第一次比较系统提出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这一改革将适度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保障地方履行财政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共同的财政事权。从2016年5月1日起,所有行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均纳入中央和地方共享范围,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过渡方案确保地方既有财力不变,中央集中的收入增量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主要用于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同时,应认识到,营改增只是迈出了税制改革第一步,减税降费是2017年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方面要达到“万亿规模”的目标,重塑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个人所得税改革将成为营改增后的财税改革突破口。推进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改革,逐步建立“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建立个人收入与信息系统。根据综合配套条件和征管机制的完善程度,适当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比如纳税人再教育支出、抚养二孩支出、首套房贷利息等支出,以此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负,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房地产税的论证必须慎之又慎,要确保未来的房地产税法是“良法”。房地产税的立法目标不是用来打压房地产价格的,也不是为地方税体系增加名目。从立法角度看,需要整合现有土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房地产占有交易环节的税收;就现实基础而言,眼下有军产、央产、房改房、拆迁补偿房、经济适用房、福利房、小产权房、农民住房等17种产权形式,非常复杂。至于评估价值、免征标准、征管条件等也是难上加难。对于这样极其复杂的立法项目,最有效的方式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征求意见和建议,不能使未来的房地产税成为不具实际效用的政策宣示,或者成为误伤中等收入群体的“恶税”。 文章选自光明网,2017年3月23日
2017年3月27日 -
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离房地产税推出还很遥远
专家简介
201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