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建立海归人才导向服务和机制

2014年3月6日

    今年69岁的严诚忠代表自称中年纪最大的代表,而作为“资深海归”的他也一直关注着海归人才的生活现状,2日下午,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上海代表团代表启程赴京,行前,严诚忠代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建议用好海归人才,建立海归人才导向和服务机制,别让海归成了“海待”。

  严诚忠表示,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兴起,但是层次比较低,对于大量的海归人才并没有好好利用,资源浪费严重。“一个家庭送一个孩子出去深造投入很大,回来后有些成了海待,有些找一份月入3000元的工作,性价比太低。”

  在严诚忠看来,这是家庭资源的浪费,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他们需要相应的社会服务,要去了解、沟通,要有导向、有服务。”他建议建立海归人才导向和服务机制,用好海归人才,这对于“走出去”来说意义重大。

  【CCG视点】

  如何为海归群体服务成为新课题

  “海归潮”超过“留学潮”增速

  目前中国海归达到35.35万

  从教育部获悉,2013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39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5.3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29.53%。统计显示,出国留学人员中国家公派1.63万人,单位公派1.33万人,自费留学38.43万人。回国人员中国家公派1.19万人,单位公派1.01万人,自费留学33.15万人。从1978年到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有72.83%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与社科文献出版社编著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加速回归国内生活发展的人数,与年递增。“海归潮”增速比例超过了“留学潮”,而低龄化留学的现象,更加冲击着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逐步接轨与融合。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海归大量回流,给中国人才服务市场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配套为日益增长的海归服务专业机构与管理机制问题。“海归接地气”的新课题,如何解决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构建好海归服务产业,将会为推动中国国际人才发展,带来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