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王辉耀:一带一路需打造样板国和样板工程

2015年6月18日

  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担任国家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司官员,中组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际人才战略研究专题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特邀专家等。在人才战略、企业国际化,国际商务和中国海归创新创业等方面有丰富的研究,出版著作近50部,包括最新出版的《国际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以及《大国智库》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

  “一带一路可以成为新的全球化治理模式,甚至是一个新的WTO多边机制安排或类似TPP的安排。在加强各国资金、基础设施,产能、人才和移民等方面合作的意义重大,”近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成立仪式上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发起一带一路计划可以成为类似亚投行发起的倡导者。可以考虑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联盟,建立一带一路的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的新秩序。

  王辉耀说,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已经有了,现在需要抓具体的项目。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王辉耀说,“现在应该落到具体的项目上来,最主要的还是要拿出项目模版,打造合作样板国,为接下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

谈一带一路


————“一个更大的战略”


  
华西都市报:在您看来,一带一路最大的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王辉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担当。而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是一种很具体的新的全球化的政策和愿景,为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为中国下一个30年、50年的发展支撑,对未来的经济走向都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此前,中国进入WTO后经济有很大的提升,国际贸易增加了六七倍,而对外投资则翻了七八十倍。中国在货物贸易方面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走到顶端,因此中国需要一个更大更新的战略。之前中国的西部开发、环渤海、中部崛起战略还是着眼于内地,而一带一路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产业格局的战略。

  概括来说,一带一路将以前的内向型开放转变为外向型开放。一带一路要充分利用中国参与全球化物流、资本流、人才流动红利,推动中国参与构建全球治理创新体系。

  华西都市报: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王辉耀:这句话的理解应该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上,是一个搭台的过程。美国搭建了一个互联网的平台——万维网,被全世界采纳和使用。万维网是虚拟的,我们则提供一个实体的基础设施的网络,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一个公共产品的机制,在这个平台上,全世界都可以参与进来,也都可以从中受益。

谈具体实施

————“现在需要打造几个样板国和样板工程”


  
华西都市报:“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已经有了,那么在接下来的落到实处工作中,重点在哪里,应该怎样做?

  王辉耀:要真正做到一带和一路,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能否像当年修建坦赞铁路那样,打造一个横跨亚欧的高速铁路,建立亚欧高铁国际建设集团,真正的修出一条丝绸之路来。这个过程肯定要由中国牵头、投资,这样各国可以参股,能够受益。中国需要作出较大的贡献,才会得到各国的欢迎。

  第二,以一带一路对接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作为突破口,打通一些国家,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三,打造几个样板国和样板工程,如巴基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等,可以和在这些国家发挥中国开发区和产业园等经验的合作,为以后的推进建设树立模版。

  第四,需要建立一带一路的国家联盟,有一个共同交流、协调的机制。中国是全球化和加入WTO最大的受益者,“一带一路”可以成为新的全球化治理模式,甚至是一个新的WTO多边机制安排或类似TPP的安排。“一带一路”在加强各国资金、基础设施,产能、人才和移民等方面合作的意义重大,中国发起“一带一路”计划可以成为类似亚投行发起的倡导者。可以考虑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联盟或者说一带一路国际委员会,建立一带一路的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的新秩序。

  华西都市报:具体来说呢?

  王辉耀:一带一路需要具体化。现在一带一路好像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这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几个具体的项目,得有一个抓手。经费、双边多边治理机制、一带一路免签证、放宽移民政策、教育互认等,这些都是很具体的事项,需要一项一项理清去谈。

  现有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发达国家俱乐部,他们分享信息,制定规则,互相促进。作为一个新的战略,一带一路也可以建立一个类似的经济组织,带动其他国家参与讨论人员流动、互联互通、资金、技术等。

  一带一路推进需要具体化,说得太大反而不好下手。现在需要将概念性的东西进行丰富和理清,从基础设施先入手,接下来进行国别对接、企业对接。首先应赢得其他国家的响应和对愿景的支持,以点带面,以点带线,应听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意见,我的建议是中国多出钱、出技术,先从丝绸之路建设开始,修建亚欧高速铁路,否则难以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现在需要打造几个样板国和样板工程”

谈风险挑战

————“企业走出去面临三大风险”


  
华西都市报:您是智库高参,同时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也一直在做一带一路的国别研究。您认为智库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

  王辉耀:智库的作用很大。政府间的领导人太忙,无法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研究,政府与政府之间了解与沟通还不够,所以民间二轨的建设交流非常重要。智库可以探讨各种机制、方案,利益的平衡,如果两国或多国的智库达成共识,并提出很好的建议,政府间的合作方向就更明确了。

  应该充分发挥智库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建立一个一带一路智库峰会或智库联盟,通过智库来探讨、推动战略的实施。比如最近印度尼西亚有八个智库来到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参观讨论,对习近平在雅加达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印尼的智库怎么看,他们也会提出自己的考虑。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很多,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我们的企业、机构、国民到国外合作需要注意一些政治、经济风险等,智库的研究可以给以指导,这是中国目前非常需要的。此外,中国的跨国公司还不是很强大,走出去的基本是中小民营企业,智库可以将它们凝聚起来,并给中央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华西都市报:您有没有通过自己的身份向高层传递您的意见?

  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每个月都会通过建言献策参考将研究和建议上报给相关部门,我们也会请其他智库、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并把建议汇总。我们最近还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所,未来会加大建议力度。

  华西都市报:在您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哪些?

  王辉耀:第一是面临的政治风险,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政体、国体、制度、意识形态都不同,能否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第二,宗教方面的冲突,比如印度、孟加拉,以及中亚地区宗教派别繁杂,这些是需要考虑的。

  第三,文化语言不通也是很大一个问题。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大量人才运作,但我们的人才储备不足,了解一带一路的留学生也很少,需要进行双向培养。美国很多模式之所以能够转换来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有大量留美学生。中国也需要培养“知华派”,即对中国产能、中国经济等有大量了解,深入研究的留学生。我们需要加大吸引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大量来中国留学。

谈四川机遇

————“川菜风靡全世界,可以更多地走出去”

  华西都市报:您曾在四川工作和生活过,您认为四川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有哪些机遇?您对四川融入一带一路有哪些建议?

  王辉耀: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是西部的一个龙头,而且四川高校云集,人才云集。

  从地理位置而言,四川离西边更近,从行业上讲,四川电子很发达,超过一半以上的世界五百强跨国公司落户四川,这些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一带一路能带动文化走出去,川菜风靡全世界,在国外的中餐里的一半以上是川菜,今后可以更多地走出去。川菜出口能带动中国食品文化走出去。

  另外,四川人的出川,移民的意愿很大,而且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四川人民到一带一路国家,出川的人数可能会更大。四川可以鼓励移民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我们在当地的移民和华侨华人力量。

  最近四川和罗兹结成友好城市,同时在白俄罗斯等地又有产业园,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中国各城市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以城市对城市形成交汇点的方式合作,以省和市为中心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不光是基础设施,还包括产能、文化等方面的融合,以点对点的合作方式推动。

  华西都市报:中国还需要哪些方式走出去?

  王辉耀:第一,支持中国到当地办学,包括开办更多的孔子学院。中国的大学还没有走出去取得成功的例子,中学更少,面临的挑战也很多;第二,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地充分利用6000万的海外华侨,在非洲、独联体的国家也有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的华侨。华侨就是我们的人才储备,这就督促我们放宽人才流动的限制,建立优惠政策。同时放宽移民政策,使这些国家有更多的华人华侨。中国过去改革开放的70%的外资是靠华人华侨引进,中国未来对一带一路的开放和发展,华侨华人,还有留学生都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章选自《华西都市报》,201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