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王辉耀:要做创新大国必须面向世界 吸引全球创新人才
2015年8月27日
英国BBC拍摄了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博航特公立中学一个实验班教学一个月的过程,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争论背后真正值得探究的是什么?精英教育和快乐教育如何选择?环球留学对此问题专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
环球留学:您如何看待BBC策划制作的这一系列纪录片?
王辉耀:英国很创新,愿意把中国的模式引进来,把中国五位老师在英国的讲课制作成了片子在全英播放,说明英国人他们愿意接受创新,这是个好现象。比如,中国也能请5位英国老师,把一个中学包下来教半年,拍个片子,在全中国放映,也会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我希望中国的学校也能做这样的事情,而且中央电视台也能播。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英国教育的包容、开放是很大的。至于哪个模式好,其实是各有千秋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数学等的培养是比较扎实的。但欧美的教育更强调创新、发展个性、批判性的思维、视野的开拓做的更好。当我们还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的时候,更多需要基础知识扎实的人。当我们成为创新大国的时候,更多需要开放性思维的人、个性的人、有独立思想的人。我们两者都需要。这件事对英国很好,丰富了英国的教育。希望中国也同样,会给中国的教育很多启发。是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环球留学:您认为目前在教育领域哪个国家的模式、探索,是值得学习的?
王辉耀:就目前的教育,还是美国做的更好,特别是它的大学教育。世界排行100以前的大学,美国有50所左右。我们的留学生一半以上都去了美国。而且美国对留学生的签证一次就给五年的时间,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到美国,而且争取把他们留下来。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在做这个事。所以未来的软实力真的是在教育上,如果你能吸引全球的优秀青年到你的国家来学习,再把他们留下来,成为你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的话,这个国家就成为竞争力很强的国家了。中国也需要做这件事,把全球的优秀留学生也吸引到中国来,让他们在中国创新。我们还要搞一带一路,还要去6、70个国家,我们需要吸引大量的一带一路的留学生到中国来培养他们。像美国培养了200多个国家的总统、部长,英国培养了100多个,中国只培养了1、2个,埃塞俄比亚的总统是中国培养的。中国要有一带一路的气势,新的全球化大的未来构想,若没有国际人才的支撑,是很难实现的。希望中国要有更大的智慧和国际人才的战略。
文章选自环球留学,记者:潘灵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