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风投先锋”的 英雄浪漫主义情怀
2015年9月14日
6月1日下午,北京CBD千禧大酒店播放着两场激情澎湃的视频:美洲杯帆船赛中国队全球远征各个不同的港口;丝绸之路越野拉力赛中国伙伴们征战着广阔无垠的西部大沙漠与戈壁滩。激情澎湃的背景音乐下,汪潮涌宣布信中利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的8个新基金,将定向专注投资新三板企业,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实现他们的梦想。在“风起潮涌——信中利资本集团新三板投资项目及基金发布会”的现场,在铸就梦想的“新三板”资本盛宴之中,汪潮涌带领信中利资本集团参与了这场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变革。
在大海大浪中迎风搏击、在荒野无垠中坚毅前行,其中体现的勇者无畏、排除万难的精神,正印证了汪潮涌在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筚路蓝缕。这位从小被称为神童的清华才子,作为留美海归投资银行家,再次在风投领域写下重要一笔。
面前的汪潮涌文雅而睿智,清瘦的外表、温文尔雅的谈吐,使人很难把他和那个在帆船之上与大海激烈搏斗的男人联系起来。汪潮涌说,自己波澜不惊的外表下,住着汹涌澎湃的波涛。
在经历了数小时的发布会后,他仍然保持着敏捷的思维和充沛的精力。但这位叱咤于风投领域的风云人物仍然有着宝贵的谦逊品质,他更愿意让所投资的创业者有更多面对媒体的机会。唯有提到他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时,由衷生发的感慨让他更愿意向记者敞开心扉。
1999年,汪潮涌放弃了数百万美金的收入与跨国投行的金融家身份,创建了信中利资本集团,多年纵横国际投融资界的商海经验,使得汪潮涌很快推动信中利成为国内知名的最早一批从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专注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本土独立投资机构。信中利资本集团实施精品投资策略,重点关注“三高三大三新”高科技、高端制造、高品质服务与消费;大文化、大健康、大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模式。百度、搜狐、华谊兄弟、东田造型、龙文教育、美年大健康、网信理财……他所投资的企业都是细分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28年游走跨国投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15年专注于中国的VC与PE投资,多年深耕中西方私募基金与风险投资领域的汪潮涌,对中西方整体金融产业格局,国内VC和PE的投资概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均具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兼具全景式深描的能力。“我们投资界很时髦的话是:请找大风口。因为巴菲特有句话曾说:大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猪飞起来很重要,也很容易,但是怎么保持它不掉下来,我们就要给它插上两只翅膀,一只翅膀是品牌,一只翅膀是资本。”汪潮涌如是说。
新三板被很多中国的财经媒体叫做中国的纳斯达克,2015年成为中国创投界最大的风口。信中利作为中国最早从事VC和PE的独立机构,此次对于新三板的战略规划无疑是布局深远的。汪潮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新三板怎么火都不为过”。
他解释说,“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即将从新三板开始。新三板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将会是记入史册的制度性变革,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经济特区。中国股市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募资需要。新三板的推出是高层的高瞻远瞩,新三板的推出为海量的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募资渠道”。
此前把重心放在海外上市企业的信中利,去年开始把投资重点转向了新三板上市企业,甚至把过去以VIE结构投资的一些企业的VIE架构拆掉,让他们回归中国上市。关于信中利未来的投资热点,汪潮涌表示,新三板能够代表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吸引巨大的投资资金并让企业进行后续融资或并购重组,给创新性产品更多的融合度,因此新三板将会出现一批只要技术领先、模式领先、管理到位、市场规模足够大就会成长成参天大树的企业,也会为投资人带来巨大回报。
作为海归的杰出代表,汪潮涌的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从在跨国投行将中国企业引入国际上市、国外资本投到国内的初级阶段;到为海归企业家回国提供投资的创业阶段;再到帮助中国的投资者到海外投资的黄金阶段。汪潮涌28年来一直助力中国企业与海外投融资的积极整合推进,成为链接中西投融资界的重要桥梁。
过往的人生履历中,汪潮涌的海归身份、国际视野无疑助力了他的事业腾飞。而在他所投资的创业者中,海归也占了很大比重。最初创办信中利时,他便和张朝阳、李彦宏等早期的海归企业家联系密切,之后也成为他们的投资人。可以说,信中利的第一桶金便来自于对回国创业的海归企业家的投资。海归企业家们的创业梦想在他的帮助下实现,而信中利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关于海归创业,汪潮涌谈到,1999年至今,中国创业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整个社会对创业的鼓励、扶持、支持及对创业失败的容纳程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创业竞争过度、商业模式简单重复及同质化的竞争致使创业环境恶化,增加了海归人才创业的难度,当然也使得投资人的出手更为谨慎。
“15年前刚开始做风投时,信中利70%是投海归团队。现在有所降低,海归大概占到60%左右。因为中国本土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求创业团队必须有很强的落地对接本地资源市场的优势。尤其新三板推出后,很多本土品牌运用原创的商业模式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迅速成为被消费者看好的企业。从这个角度讲,海归和本土企业各有优势。”
但站在老海归,也是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和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副院长的立场上,汪潮涌说,他依然非常鼓励、看好、支持更多的海归回国创业。“相比国内的创业者,因为拥有国外留学的经验,海归创业者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项目、新能源、环保、生物工程、医药、文化创意行业(包括动漫、时尚、奢侈品)仍然更具优势。”
2006年,信中利开始进行外向型的投资,作为具有海归背景的投资人,汪潮涌在海外有相当多的优势。例如,垂直基金的募集都是在海外,既有欧美大型的机构,又有家族的基金。信中利的第一个风险投资主要负责的便是欧洲家族债券,第二个外权基金则是公募的。
2013年信中利完成了一例境外人民币投资的项目,与意大利的投资机构联合控股全球最知名的豪车品牌——阿斯顿马丁。这次投资项目的成功与汪潮涌的国外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国际化投资理念以及在沟通中的文化和语言优势密不可分。
最近信中利又开始帮助中国的投资者到海外投资。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海归企业家和投资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汪潮涌认为,现在正是中国海外投资的黄金时期。“中国有巨大的外汇储备,需要转化成有高回报的投资,而不是永远去不断买外国低回报的国债。同时,很多的资本和基金需要有经验、有能力、有资源和有团队的机构去管理。”
头顶“风投先锋”称号的汪潮涌坦言,自己最强烈的驱动力不仅在于商业价值,也在于社会责任。采访的前一周,汪潮涌刚刚作为理事第一次参加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全球理事会,而他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任职的中国企业家,也是国内屈指可数在国际智库进入理事会的精英。在华盛顿卡内基基金总部在大厅看到美国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画像时,汪潮涌难抑心中的激动。
“卡内基是开启美国成功企业家慈善之路和智库之路的第一人,113年前他创办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将其变成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智库。在那个年代,他作为美国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认为带着财富死去是一种耻辱。他关注社会以及世界,认为很多的东西方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会有政治和军事冲突,已经隐约感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于是出资研究世界和平的问题。”
汪潮涌表达了对于卡内基、洛克菲勒,包括现在的巴菲特、比尔·盖茨的社会责任感的景仰。5月2号,汪潮涌参加了巴菲特公司50周年庆典,再次为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社会责任感所动容。“比尔·盖茨把自己的300多亿捐出来到盖茨基金里,这种企业家情怀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而且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共同的信念,使得他们在巴菲特大庆50周年时形影不离,对于世界首富微软的创始人来讲,这是很重要的友谊。”
在今年3月CCG在北京银泰中心举办的名家午餐会上,汪潮涌也曾对香港企业家对于中外大学的捐赠表示敬重。“企业家的爱心捐赠在全球最高的学府,它的影响是全人类的。”而同时,他认为中国内地企业家应该学习国际上成功企业家在社会责任、慈善、智库方面的投入和建树。“最近我参加了全球最大的医疗公共捐赠基金GAVI(全球免疫与疫苗接种)联盟,这是一个全球超过100亿美金的公共捐赠基金,最大的捐赠人是盖茨基金。他们在中国开会的时候,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说我们非常感谢你们这个基金对中国做的贡献,你们给中国提供的免费乙肝疫苗挽救了25万生命。然而据我说知,这么大的基金里,没有一分钱是中国人捐的。”言谈中,汪潮涌流露惋惜之情。
汪潮涌和李亦菲的婚姻曾被评价为“两个优秀青年的结合”,而李亦菲同样在洛克菲勒基金会担任董事,两位海归精英在国际化机构中的活跃表现和共鸣更让人对“琴瑟合璧”的两人心生敬佩。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之外,汪潮涌也投身于中国的智库建设,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副主席。采访中,他表达了对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支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智库,我非常愿意为中国的新型智库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CCG举办的活动上,汪潮涌多次带来极具国际化和建设性的观点。2013年10月21日,在由CCG主办的建言献策座谈会上,他曾就中国国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他看来,中国需要拓宽吸引人才引进的类别。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不光需要科技人才和金融人才,未来的中国需要更多的社科类人才。例如心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领域的人才。同时,还需要窄众人才,比如像设计、艺术、音乐、体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影响力和价值非常大,姚明在美国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力,超过几十个科技人才和企业家的价值,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下一阶段,中国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创造世界品牌,让世界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品牌形象,窄众人才不可或缺。”
在今年5月CCG与亚洲协会共同主办的“领先一步”研讨会上,汪潮涌再次对中国未来需要的人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要满足中国未来新经济的需求或经济升级的需求,需要四类人才。首先新一代的企业家具有创业精神,有很多好的想法来进行创造性的行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行业。第二,需要新一代的服务业的劳动力人才,他们有很好的技能、很好的培训,效率非常高。第三,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型的人才。
他更强调了具备全球化意识的人才,“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国的资本、中国的产品都在不断向海外扩展。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其他方面的促进,都需要精通外语、具备全球化思维的人才。”
“风投先锋”之外,汪潮涌的另一个标签是“中国美洲杯帆船第一人”。1993年,当时还在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工作的汪潮涌每到夏天都会透过办公楼的洁净窗户,看到落日余晖下的曼哈顿摩天大厦与自由女神雕像,另一边是桅杆矗立的白色帆船扬帆在大西洋蔚蓝广阔的海面。后来,他知道这道风景与100多年来的美洲杯帆船赛有关,并且得知,纽约很多金融机构的职员参加帆船运动。多年以后,汪潮涌回忆起创办美洲杯帆船赛中国队的初衷,这瑰丽壮美的景象,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难忘一幕。
美洲杯帆船赛,这项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一级方程式赛车并称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世界传统体育赛事,此前从未出现过中国人的身影。2005年,汪潮涌投入4亿重金创建美洲杯帆船赛中国队,在他的推动下,五星红旗终于第一次飘扬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在162年美洲杯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汪潮涌本人也被列入美洲杯帆船赛名人堂。
然而令人意料之外的是,这项投资不但赋予汪潮涌区别于其他投资人的显著标志,更成为他在投资过程中的重要枢纽。自从2004年创办美洲杯帆船赛中国队以来,汪潮涌率领的这支队伍,就和PRADA家族、路易威登家族以及瑞士的制药大王赞助的帆船队同台竞技。一方面为中国国际航海影响力做出贡献,也将中国的品牌推向乐海外。并且通过美洲杯帆船赛这一平台,他接触了国际上高端的投资机构和投资平台,信中利更在奢侈品品牌等领域开拓了市场,得到了很多回报。
汪潮涌坦言,做风险投资的人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其实跟帆船运动有相似之处:要愿意接受挑战,很乐观,敢于面对风险,甚至有点诗人的浪漫气质。也许这正印证了汪潮涌这位商业奇才心中那份英雄且浪漫的情怀——笑傲江湖、侠义天下。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5年第7期,总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