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迟福林:“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转型的四个基本趋势

2015年11月30日



  人民网11月22日电 (文小琳)三亚消息: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今天继续在海南三亚举行。在下午召开的“建设中国企业的全球制造品牌和服务品牌”全体大会上,(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转型的四个基本趋势,并针对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


  首先,迟福林谈到了“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趋势。未来五年的趋势可以用“四个基本”来概括:


  第一,要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首先,到2020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有可能从今年的51%或者接近52%,达到55%到58%左右,国家“十三五”纲要有可能把这目标定在55%,但是实际结果会超过55%。其次,研究型、生产型服务业的GDP占比有可能从现在15%提高到30%左右,中国的生产制造业大而不强,核心在于研发所占GDP的比例,就是生产型服务业占GDP比重太低,我们和发达国家要差三倍左右,估计在互联网+推动下,在新一轮科技变革推动下,这个在“十三五”期间有可能倍增。再次,发展服务业会引导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这是五中全会的建议。目前3D打印机代表了服务方向,未来“十三五”会使得机器人引领服务业由生产型项服务型转变。一位上海机器人的专家告诉我可能五年以后机器人就可以走入家庭。


  第二,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基本格局。首先,2020年中国规模城镇化率将由现在54.7%提到60%左右。其次最重要的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从去年的36.6%提升到2020年的50%左右,国家规划纲可能将目标定为45%。更重要的是主要户籍制度改革将会加快。再次,我认为关键取决于户籍制度改革,应该由人口的控制转为人口的服务管理,由公安管户籍转为民政服务转户籍。


  第三,基本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首先,中国城镇居民用于服务型消费支出现在是40%,估计“十三五”期间每年会提高2%,到2020年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支出能达到50%左右甚至超过50%,而在广东、北京、上海可能会高达60%以上。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以服务型消费为主,这在城镇基本会是一个现实,对企业创造品牌提供了大背景。其次,中国未来五年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会保持在8%到10%,高于GDP两到三个百分点。再次,我们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由去年32万亿,到2020年有可能会增加到48到50万亿。今年第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58.4%,“十三五”期间可能会稳定在60到65%。这意味着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将基本形成消费拉动增长的新格局,而这个关键的背后就是消费结构升级来形成的,所以消费结构升级,对企业品牌要求也很强。最后,将会基本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是第一贸易大国,但是服务贸易比重比较低,全球去年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大概接近20%,未来全球对外贸易取决于在服务贸易双向开发,我估计到2020年中国这个数字有可能达到或者超过20%。


  接着,迟福林指出了在此趋势下中国企业品牌将会面临的机遇和要求,他提出四点具体建议:


  第一,加大以研发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国最有条件把互联网+做到实处。因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最突出的优势是互联网+,在于研发为重点的生产型服务业方面。尽管中国在工业领域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但是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因为有巨大的市场来支撑,企业有条件服务型的课题创新中全球的品牌,企业能在快速增长中不断完善。


  第二,塑造能够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企业品牌。现在中国服务型消费支出潜力巨大,老年人潜在消费需求至少一万亿,而市场却不到二千亿,更没有什么品牌。估计中国未来五到十年,健康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超过医疗市场的需求。健康产品,健康品牌将成为未来资本市场最大的潜力股。问题在于这个市场空间需要企业来创造。拿房地产来举例,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规模房地产做得很大,可是缺少服务品牌。如果房地产能够从规模房地产向以健康服务为主题的服务型房地产转变,将会大大提升房地产的品质。中国消费结构升级未来的潜力十分巨大,关键自傲与中国的产品需要适合于国人的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


  第三,充分利用国内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新的机遇。中国在制造业市场开放度达到85%以上,接近90%,而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不到50%,服务业大部分形成市场垄断。市场垄断导致价格高,这是很大的问题。没有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我们很难激发市场活力,很难给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创造空间。而在未来几年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会相当快,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全面放开健康服务业市场,中国政府在五中全会建议,凡是社会资本可以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可以直接购买。习近平主席在20国集团会议上提出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来拓宽外来投资渠道,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第四,要以人为核心加快商业模式的变革。企业的品牌是一个成果,但是核心的问题是商业模式的变革。我认为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核心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将科技体制向人倾斜。企业要创办品牌,变革自己的商业模式,关键就在于要把人才发挥到极处,这样企业商业模式在新的课题面前才会有竞争力。所以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于企业形成品牌是最重要的。


文章选自人民网,2015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