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智库建言中国扩大对非洲人才培养影响
2015年12月16日【财新网】(记者 陈沁)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初访问非洲,中非关系再次倍受热议。多位学者近日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举办的“‘一带一路’投资挑战与机遇系列研讨会”非洲篇上建议,中国在非洲新的影响力扩展重点应在人才培养方面,包括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目前全球部长及政府首脑中,300多人有美国留学经历,100多人有英国留学经历,而曾在中国留学的仅有一人,即埃塞俄比亚总统特肖梅(Mulatu Teshome)。特肖梅1977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CCG主任、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指出,培养人才是很大的抓手,人心的方面能够更好加大对非洲未来的影响。中国此前在这方面展开不足,新的影响力扩展要靠培养大量非洲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帮助中方更好实施“一带一路”,或者更好让他们参与到“一带一路”。
在12月初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习近平提出把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宣布中方将在未来三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着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储殷表示,中国在非洲投资需要转型,避免损害当地利益的商业模式,培养非洲所需的技能人才,可以向非洲输出类似蓝翔技校的技能教育机构以及类似希望工程的青少年发展项目。
储殷指出,非洲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服务业、制造业有很多机会。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要转型,不能继续加大当地的经济社会矛盾,要避免损害当地利益的商业模式,避免零和博弈扼杀长远关系。企业要加强非洲工人的职业培训,特别是工厂中层干部的培训,有必要发展中专、职业学院等中低端非洲留学生,培养非洲所需技能人才。
他举例说,对非洲工人的职业培训有很大缺口,比如车间主任等基层干部。目前主要是靠从中国调基层干部去非洲,但是由于语言文化差异,管理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冲突。他建议,可以由中专、商务学校等中低端留学人才来填补这个空白,培养最基层员工对中国的忠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所长助理黎文涛分析了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七大风险源:内战、政权更迭、经济民粹主义、暴恐威胁、外部势力干预、治安和有组织犯罪、运营风险。他指出应对风险需要建立海外利益保护的安全网,应区分国家、企业、个人等不同层次的利益保护,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国家层面应积极推动双边投资协定等平台建设,加强互惠合作理念培养,促进海外投资金融机制跟进,协调与既有西方国家和组织的利益关系。
文章选自财新网,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