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弹指制胜,吟诗作赋
2016年1月11日汪潮涌被誉为中国的“风投教父”,他慧眼独具,豪赌搜狐,击中百度,投资了华谊兄弟、北大青鸟和瑞星;他敢想敢为,独立出资4亿元组建中国帆船队,使150多年历史的“美洲杯”帆船赛事首次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输向世界。他自比风险投资业的黄药师,喜欢“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不需短兵相接,弹指神功就已达制胜之境;也向往归园田居、吹笛弹琴、吟诗作赋的诗意生活。汪潮涌说:“创业者千万不要急着数钱算身价,未来还有变数,没有资本市场什么都是纸上的。”从华尔街到弹指制胜,再到投资“中国之队”,一起来看汪潮涌的创业故事。
1965年,汪潮涌出生在大别山下的湖北蕲春。从七八岁起,汪潮涌每天放牛、砍柴、养猪,或去水田里干活。那时,他最大的理想是能学武术,尝百草,当一名“文武兼备”的医生,平日能为人接骨疗伤,逢年过节能舞狮表演。1980年,15岁的他考取了武汉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工程系。进入大学后,他走起文青路线,最幸福的事是“读万卷书,神交古人”。当时,《乔厂长上任记》、《沉重的翅膀》一类改革派文学作品风行中国,其中一篇报告文学的故事梗概是决策不慎导致宝钢多花了国家几十亿资金。它让汪潮涌认识到一个厂长、经理,可以创造出多少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创造的价值。受此影响,他报考研究生时,选择了清华大学管理专业。
1984年,19岁的汪潮涌迈入清华园。朱镕基当时担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985年去美国考察时,带回一个新泽西州州立大学的留学名额。这个名额便落在入学不到一年的汪潮涌的头上。
1985年,20岁的汪潮涌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开启一段新历程。那时,他便认定华尔街–那个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将是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
1987年,汪潮涌放弃新泽西州立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博士候选人资格,经过数轮面试进入摩根大通银行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证券化方面工作,成为中国留学生中第一批进入华尔街的专业人才。
1990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通过猎头找到汪潮涌,成功将其挖角到麾下,出任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汪潮涌由此成为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标准普尔高级职员。
1993年,摩根斯坦利进军中国市场,急需兼具东方文化背景与金融知识的人才来掌舵。汪潮涌成为不二人选。随后,他被派驻到香港亚洲有限公司出任高级经理,主管中国公司股票融资业务。
1995年,他因业绩突出,被提拔为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1996年,汪潮涌在工作之余,内心充满迷茫:为什么已经回到了故土,却依然看不到应有的未来?“每个人的参照对象是不一样的,我的参照目标是杨致远、李泽楷、张朝阳、王志东这些人。在很长一个时期,我都是站在同辈人的前列。当新经济到来时,我想,自己同样应该成为排头兵。”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让他创业的想法更加强烈。同年,摩根斯坦利总裁约翰·麦克受到中国一位领导人的接见,而后兴奋地说:“中国市场大有可为,汪,你作为驻京首席代表前程远大。”汪潮涌却平静地说:“很抱歉,我正准备向您辞职,我有自己的想法。”
1999年,汪潮涌注册成立信中利公司,担任总裁兼董事长。信中利的市场定位非常明晰,专司投资银行和风险投资业务,为在国内贷款难又没有与海外投资银行家沟通渠道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提供服务。
成立不到一年,信中利已经为15家硅谷和中国高科技公司提供了直接投资,还担任了近20家高科技公司的财务和融资顾问,募集到2亿多美元资金。
2000年,汪潮涌决定扩大主营业务范围,将风险投资纳入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中。这一年,他还改造了信中利公司内部信息网,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中华资本网。
网络经济的炽热与顶级金融机构的履历让汪潮涌在风投界一时无二。2000年和2001年,他连续两年被评选为“中国10大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2001年,信中利获评中国最具实力的50家VC(创投公司)之一。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整个行业非常低迷。搜狐的股价滑到不到1美元。就在大家不看好搜狐时,汪潮涌却大量地收购搜狐股票。“尽管当时看起来风险很大,但直觉告诉我,这种模式肯定会赢。”这次投资得到的回报不亚于早期投资搜狐的VC,汪潮涌也就此写下个人风险投资史上颇为得意的一笔。
2004年,国内还没有创业板,华谊兄弟也看不到上市的可能性,汪潮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华谊的。“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肯定会爆发,随着国民收入增加,年轻人看电影的兴趣提升,只要有好片子好的产品,肯定会引爆市场。”事实再次证明汪潮涌是对的。2009年,华谊上市,信中利从中获益良多。
2005年,百度在NASDAQ的成功上市带动中国概念股的飙升,汪潮涌也没有错过这次大事件。“我们对百度一直很关注,2001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非常关注。我们是2004年七八月份的时候第三轮投的资,正好是他们上市一年前。当然,当时也有风险,因为百度上市前的融资并不便宜,2004年的融资估值就两亿多美金,用市盈率来讲,可能都有好几百倍的市盈率,所以很多基金打退堂鼓,认为太贵,但我们认为还是有价值。”
此外,信中利还投了中诚信、长安保险、龙文教育等一些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中与消费升级、服务升级、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相关的项目是我们长期专注的对象。”汪潮涌认为这些产业是反经济周期发展的,受宏观经济和投资环境的影响较小,长期投资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和波动。
2005年,一向精于投资的汪潮涌做了一件在别人看来很蠢的事情,砸4亿组织“中国之队”去参加美洲杯帆船赛,让这个运动项目第一次出现了中国身影。虽然西方媒体称赞说这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复兴和企业家的精神追求”,但也有很多人说他“砸4亿入大海连个响儿都没听见。”汪潮涌却是宠辱不惊,“在我看来,投资帆船比赛已经完全不同于早期那些纯商业性的投资,这是对商业和社会双重效应选择的结果。虽然投资帆船运动可能有人不理解,但是建立‘中国之队’是我的一个投资路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投资中国水上运动和运动器材。并且通过组队参加这样的赛事来提高中国的国际品牌影响力,这样的一个契机是赞助商们所乐于见到的。”
目前,“中国之队”依靠赞助和广告已经能维持运营,对于这次投资,汪潮涌说“投资与回报能够打平,或者略微有些亏损,就算很成功了。这件事更大的回报在精神上。”“埃里森说,他再有钱,也不能创造美国历史上第一条参加美洲杯的船队。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创造历史。所以我说,就算我倾家荡产,每天喝稀粥,我也愿意。”
美帆赛点燃了汪潮涌的体育热情,之后他又在2013年携手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创办了中视环球汽车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汽车越野拉力赛,正式涉足汽车文化产业。
2013年,汪潮涌还联合意大利私募基金Invest Industrial入股阿斯顿·马丁,成为这家著名跑车公司的中国主人。
入股阿斯顿·马丁是汪潮涌 “打造中国领先的跨境并购与重组外币基金”的其中一步。
2014年,欧洲私募股权基金A Capital与信中利合作成立欧洲科技与产业并购基金。汪潮涌计划通过“中欧科技与产业并购基金”将欧洲的一些注重品质、设计和文化内涵的品牌,以及欧洲在环保、食品、医疗、纳米新材料等领域的领先技术引入中国,他认为这是“中欧科技与产业并购基金”的历史使命。
本文选自《那些年,我们怎样创业》,主编:苗绿、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