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走进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社会智库运营模式的创新

2016年2月6日



  2016年1月27日—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项目(TTCSP)《全球智库报告2015》(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在全球80多个地点同时发布2015全球智库排名榜单,中国社会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上榜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智库,同时在中国顶级智库排行榜中,位列中国社会智库第一。


  CCG之所以成为中国社会智库发展的翘楚,要归功于CCG在智库运营模式上的创新。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三要素:思想力、影响力和国际化。


 思想力:智库思想创新的源泉  


  

  邀请高端精英人士担任顾问、理事


  CCG的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她有一个非常国际化的理事会。不仅如此,CCG还吸引了中国一流的企业家加入了中国社会智库的建设。国际化背景是CCG顾问和理事队伍的特色,这也决定着CCG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他们积极参与中国智库建设,为智库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思想。


  参考国际知名智库的“旋转门”机制,CCG探索打造出一支国际化的顾问委员会,为智库的良性发展提供指导。



  著名专家组建的学术专家委员会


  CCG目前拥有近百位国内外知名特邀专家和特邀高级研究员,并在全球范围内汇聚具有政策创新能力、能推动政府决策、拥有国际一流研究成果的专家加盟CCG的全球研究网络。这些国际一流的专家为CCG智库的发展提供了智库的学术指导和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


  国际化的智库管理和研究团队


  CCG智库的不断发展成熟,与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研究团队密不可分。此外,CCG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特邀高级研究员和兼职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


  影响力:智库建设的重要命题  


  丰硕研究成果打拼出的社会影响力


  围绕CCG的研究领域,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相应的系列专著,或通过特定领域的博采众长和特定话题的深耕细作,以及重大研究课题的挖掘与延展,不定期出版单本专著。


  迄今为止,CCG与国内和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图书已有几十种。其中,《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一书曾被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推荐。2015年,CCG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国际人才战略文集》,并在国际上出版了三部英文著作。过去一年,CCG还承接了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移民组织等5项专项研究课题。


  构建良好的政府智库关系,塑造深刻的政策影响力


  CCG特别重视智库的建设性,注重构建良好的政府智库关系,学会用和谐、顺畅的用政府语言与官员沟通,是智库行驶政策影响力的前提。


  2015年,CCG在国内智库中率先成立“一带一路研究所”,连续八个月每月定期举办“一带一路”区域研究圆桌论坛,在“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领域形成了持续的影响力。CCG的建言献策工作在2015年卓有成效,提交《建言献策参考》60余篇,其中十多篇被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批示采用。


  创办品牌智库活动,“智库”中还有“智库”


  大大小小的论坛、学术座谈会和研讨会是最能体现世界一流智库社会影响力的CCG如今每年举办50多场活动,平均每周就有一场,是国内举办最多活动的智库。


  CCG还注重建立智库中的智库。CCG在2016年初成功发起并举办“中国人才50人论坛”,成为国内顶尖人才理论研究专家,政府人才工作政策制定者和中国企业界精英人才搭建了国内高层次人才研究智库和跨界交流平台。


  国际化,CCG可以发挥的最大优势  

  

  CCG是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智库。除了国际化的工作团队、专家团队,智库的研究和活动无处不体现出全球化的特征。


  CCG重视在国际上开展广泛的合作,重视民间外交。CCG经常与国际化智库交流运营和建设经验,并与这些智库建立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举办双边研讨会和联合研究。


  CCG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政要、学者访问中国、发表演讲的目的地,美国前国务卿康多利扎·赖斯(CondoleezzaRice)、美国助理国务卿沃特·道格拉斯(WalterDouglas)等均到访CCG并与CCG同仁、CCG理事、业界精英交流分享观点。


  探索自我造血机制,维系智库经费来源多元化的保障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CCG逐渐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政府研究课题收入、出版物收入、活动收入、社会赞助、理事捐赠等等。


  大批有思想、有公益精神、希望能够推动中国智库发展的各界精英纷纷加入CCG理事会,给予CCG有力的支持,而CCG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开展中国全球化战略的研究和政策推动,与有志之士共同为提升中国的全球形象和更大发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努力。


文章选自人民网,2016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