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才20条”出台 外籍人才流动壁垒破冰

2016年2月26日



  日前,公安部发布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简称“北京人才20条”),被坊间称为中国“绿卡”和“华裔卡”的新政贯穿其中。这也是继上海2015年7月试行“人才新政20条”后,又一项创新出入境政策,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突破之举。


  曾参与“北京人才20条”起草论证的国际人才专家、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货物与资本流动壁垒在逐步消除,但人才流动壁垒一直很高。北京、上海的人才新政是突破人才流动壁垒的破冰之举,相信未来全国各地将陆续效仿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外籍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中国"绿卡"政策更进一步  


  此次公安部出台的出入境政策措施主要针对北京创新发展中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留学归国创业外籍华人、外籍青年学生和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四大类外籍人才的迫切需求,着重解决制约吸引和聚集各类外籍人才的政策瓶颈,涉及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该政策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意味着,被称为全世界最难拿到“绿卡”的中国在接纳外籍人才入境方面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上海2015年出台的‘人才新政20条’中有5条涉及国际人才。现在公安部又推出‘北京人才20条’,而且全部针对国际人才,政策力度、宽松度以及对外国留学生的限制都有大幅度突破,现行规定180天的审批期限也缩短为50天。”王辉耀介绍,“这些都是历史性的突破,是非常难得的成果。”


  据悉,“北京人才20条”政策中最大的突破是外国博士不在中国就可以申请中国“绿卡”。“此前是需要来华工作多年,表现好再给你发‘绿卡’,而美国‘绿卡’是吸引你来的条件,相较而言两者概念还不太一样。中国‘绿卡’还起不到吸引人才的作用。”王辉耀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人才20条’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可以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


  调研发现,来华外国留学生中最多的是来自韩国,其次是来自非洲、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来自发达国家的非常少。中国大概排在美国学生愿意留学的国家的第六七位,他们首先愿意去法国、意大利等国。大连万达收购美国AMC院线后发现,最好用的人才是曾在中国留学的美国海归,这些人对推动中国外交非常有帮助。这些人不愿来中国的一个很大原因是,留学后不能在中国工作。


  “现在每年来华留学生有30多万,北京放开人才政策后,会吸引更多人来中国读学位。此外,在中国已经有4年工作经验的外国人很多。根据统计,在华外国人约80多万,还有一些‘黑身份’的外教等。如果门槛进一步降低,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王辉耀表示,“现在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有400多万,加上港澳台华人,共500万人左右,读博士的大概10%,总人数在50万左右。政策出台后,将会让部分海外留学人员下决心回来。”


提升中国国际人才比例  

  

  备受期待的“北京人才20条”不仅惠及众多外籍华人,也在推动中国吸引国际人才的步伐。


  中国的国际人才的比例在全世界都比较低。据统计,在中国的外国人约为80万,约占中国总人数的0.06%。而全世界国际人口的平均比例是2.3%,发达国家基本上是10%,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20%-4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6%,印度是0.4%。


  “相较之下,中国的国际人口比例是非常低的,这对创新等各方面都是不利的,特别是高层次外籍人才不足。”王辉耀表示,“比如,加拿大每流失一个人才去美国,就要从其他国家吸引4个人才做补充。中国人才现在基本上是只出不进,近年来每年的出国留学人员大概只回来一半,在美国的博士以上的理工科留学生回来的比例不到15%,80%以上都留在了美国。”


  欧洲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包括德国在战后的外来人口也只有不到1%,但如今德国的外来人口已达13%,并且还在大量地增加。英国也达到10%以上。如今,欧洲这些传统的非移民国家国际人口都占到10%以上。我国香港地区也占到6%以上。“越是发达、有活力的地区,国际人口比例越高。”王辉耀表示,“就像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说,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是,美国在70亿人里选人才,中国在13亿人里选人才。”


  CCG在给中关村所做的一项研究中曾对比美国硅谷和中关村,二者人才存量都在100万人左右。美国硅谷来自全球的国际人才占40%,而中关村只有1%左右来自海外,其中70%以上都是海归,真正的国际人才少之又少。“北京市政府对这一情况也非常重视。中关村就是中国的‘硅谷’,中国的创新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中关村。创新创业最终要靠人才来实现,如果没有国际人才、创新人才,这是很难实现的。”王辉耀表示,“‘北京人才20条’的出台,将加快北京吸引外国人才的步伐。”


外籍人才管理需与时俱进  

  

  随着“北京人才20条”政策实施在即,我国外籍人才管理也需与时俱进。


  “这次新政策首次在中关村专门设立‘绿卡’受理中心,比原来全程到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有了很大进步。”王辉耀表示,“这也预示着原来粗放式的外籍人才管理模式也要持续改进。外国留学生的增多,会对管理带来新的管理课题,会促使学校等做出更多调整,公安部门、外事管理部门也需要对外国人提供的服务和管理进行改善。”


  目前,CCG研究团队正在参与制定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其原则是要贴近市场、可操作、可执行,不要设置太高的门槛,能减少审批的尽量减少,能简化的尽量简化。“此外‘华裔卡’还需要一些新的论证,比如怎么定卡等。现有的‘绿卡’机制可以先充分用起来,比如5年的签证可以多次往返等。”王辉耀表示,“此外,现在的门槛是外国博士才可以申请中国‘绿卡’,我们建议有5年海外工作经验的硕士也可以;‘华裔卡’可以参照印度的‘印裔卡’实行普惠制,没有门槛,欢迎海外留学人员回国。”


  “此外,我们也一直呼吁设立移民局专门受理国际人口申请。”王辉耀表示,“当前我国国际人口流动职能分散到不同机构。中关村永久居留受理中心的设立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希望未来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负责外籍人才管理工作。”记者:邓淑华


本文选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6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