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做企业的超长期合伙人
2016年3月23日▼
大学毕业后,我任职于中国五矿总公司,当时并没有出国计划。工作四年后,感觉职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很多东西需要深入学习。偶然的机会跟一些海归进行交流,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化视野。当时,除了对管理、经济有兴趣,我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也很关注,了解到耶鲁大学设立了双硕士学位,可以同时读两个硕士,觉得很划算,就申请出国了。
申请耶鲁大学研究生院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是唯一能提供奖学金的研究生院。不幸的是,到了耶鲁后,我才得知管理硕士是全额奖学金,而且包括生活费,但MBA只有一半奖学金,我需要自己支付另一半。因此,除了学习,我还做了各种工作,如助教、打工、教老外学中文等。其间在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会找到的实习工作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学到了如何投资,还了解了大学捐赠基金的运作模式。
我是耶鲁校委会的会员,这是耶鲁大学提供给华人在大学中的非常好的位置,说明耶鲁跟中国的关系很特殊。目前,耶鲁大学有一个奖学金专门针对中国学生设立,免去从耶鲁毕业后回中国发展的学生的全部助学金。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正向循环,可以鼓励更多学生回到中国为社会做贡献。
在美国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会工作,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跟办公室里的人学习很多东西,也能更多地了解国情,发现中国的机会。后来我在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工作,主要负责非洲投资,尤其是南非、东南亚,之后又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首任中国首席代表,并创建了纽交所驻香港和北京办事处。这些经历,除了让我获得丰富的经验外,更让我有了很多比较,深刻理解中国正处于伟大变革的前夕,这样的环境正是自己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
2005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会给了我们三千万美元回国创立高瓴资本公司,现在我们已经管理着110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这么多年我们做对了一件事,就是学习了西方的东西,并坚持了对中国哲学的投资理念的认识。第一点投资哲学是“守正用奇”,很多人不能把“正”和“奇”很好地结合起来,而要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首先一定要做最正确的事情,然后用一种不一定跟旁人一致或者一窝蜂去做这件事的方式深入理解。第二点投资哲学是要有“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的定力,这需要有心灵的宁静,是逐渐练出来的。最后一点投资哲学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我们最大的理想就是无论初创企业、高成长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都会跟最好的创业者合作,帮助他们释放能量,实现理想。投资资本赚钱是自然的结果而不是目标,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帮助最好的创业者实现他们真正的伟大梦想。我们投资的企业有很多,分布在中国、印尼、日本、韩国及美国。我们之所以这么低调却还有这么多好的企业与我们合作,就是因为我们有正确的理念,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做好正确的事情以后,在这个圈子里就会形成好的口碑,有共同理念的人就会与我们合作。
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是否还需要继续走美国发展的高资源、高投入的老路?用新经济、共享经济的方式会更有效。比如房子问题,是不是一定要买房,是否有更好的方式租房?将来会发生很多变化,今天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当这种变化深入地影响社会,当消费者对需求进行分类,比如牙膏、牙刷每月能够固定消费,并愿意把需求信息传递给生产商,这样生产商能更好地管理供应链,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并与消费者共享这部分利润。这种按需定制体现出个性化需求。目前,这种方式还处于早期萌芽,但这是互联网创新带来的机遇。
高科技时代,海归是很好的催化剂,把一些新的东西带进一个大的环境中,能够产生很好的变化。随着高科技融入到寻常百姓家,每个人都会用互联网寻找自己的东西,使更多人有创造价值的机会。海归作为桥梁的价值已经大幅度减少了,在这个变化中,真正的海归要想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要勇于忘掉自己是海归,勇于拥抱变化中的中国社会,把自己变得更草根,能够理解劳苦大众、普通百姓。
在中西文明融合的过程中,教育是重要部分。目前,“海归”还是一个特有名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同时很多中国人到国外学习,中国和世界完全融合到一个大家庭里面,海归本身特有的光环会让位于个体的价值。到时候,海归群体的共性将远小于其个性,大家会更关注个体的价值而不是这个人是不是海归。从历史环境看,这是发展中的阵痛,不是主流。真正代表主流的是中国带着五千年辉煌文明,浩浩荡荡融入到世界大文明的过程中,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其中有个体的选择,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文明融合的过程中。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海归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够把两边最好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但部分海归学了很多专业知识,缺乏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底蕴,容易在纷繁复杂的中国环境中迷失自己。
文章选自《海归者说-我们的中国时代》,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执行秘书长苗绿、CCG主任王辉耀,中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