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王缉思“国际战略探究与思考”研讨会暨新书交流会 在京举行
2016年4月28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 “王缉思‘国际战略探究与思考’研讨会暨新书交流会”日前在京举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王缉思携新书《大国战略——国际战略探究与思考》在CCG北京总部发表演讲,深入剖析当下国际环境的新趋势、中美关系、中国新地缘战略等问题,分享他对全球化环境下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中美关系未来向何处去等问题的见解。
王缉思认为,国家的核心利益有三个,即政治稳定、国家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要研究外部世界对这些核心利益造成什么威胁,必须要有多维视角,不能只是看国际关系,要把国际和国内结合起来看,才能形成完整的大战略。
关于中国的国际战略,他特别介绍了关于“西进”的想法,认为在“东西”和“南北”间,中国居中。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并不想做西方式的发达国家,中国有发展中国家的特性。客观上,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些共性,可以在两者间起到桥梁作用。
对于中美关系,王缉思更侧重看两国国内政策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他认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两个领导权、两个秩序的问题。中国关心的主要是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而美国更关心的,是它试图主导的世界秩序和中国在世界上对美国的挑战。
关于世界政治,王缉思认为经济、人口、社会变化、生态环境、世界财富分配等一系列世界发展的总体动向,都影响了世界政治。一国的外交政策是由国内政治决定的,而国际关系是由世界政治决定的。理解世界政治,要找出国家之间政治的相同点、不同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与其他社会层面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在随后的交流会上指出,当今世界大国实力的比拼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如果转化成国家战略,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一个国家做得比其他国家好,而是在日益加剧的博弈过程中少犯错误。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明昊指出,中国面临国内政策与国际秩序的两个再平衡,都需要深刻、艰困的转型。目前中国外部环境不利的因素非常多,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外交基础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挖掘新的合作的互补性,调整对外关系。他强调,克制对于大国来讲永远是美德,转型期对于中国、美国等主要力量都是重要的,需要深思、静思。
文章选自人民网,2016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