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西:提交中央的报告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016年6月23日

 

  由中国最大的社会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近日在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在“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论坛三“智库研究、理论建设与创新”上强调,提交中央的报告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关于智库未来发展的方向,我的感想是三个结合、三个优先。第一个结合是要把政策研究和基础理论创新结合起来。看起来很简单的两张纸送给领导了,但这两张纸背后要有研究机构多年的、长期的积累,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想建议和理论创新结合是很重要的事情。

  二是社会经济热点研究和发挥智库特色要相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太多了,我现在看微信发现信息太多了,而且有很多新闻做得也很吸引人。我们智库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不能看到每一个热点都去做研究,而是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是国情研究和国际潮流,包括国际的动向的研究相结合。我们正在研究的东西,很可能是别的国家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事,例如环境问题。这就值得我们关注国际的潮流,把先进的经验和本土实际结合起来。

  再讲三个优先。第一个优先,送报告要优先于做决策,我自己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了很多年,会发现我们现在收到很多大家送来的材料,都是在中央开会研究之后才送,要有反对意见容易被视为捣乱,你要有正面的观点也没有用了。因此,经济工作会议以前,一定要把全年经济形势的评价,包括政策,甚至是批评先送上去,领导都在看,都很关心。但会议刚开完,你又发表了不同意见就没有人看,没有用。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第二个优先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优先于发现的问题。不要说有什么问题,而是说应该怎么办。记得伊拉克小布什撤兵的时候,桌子上放了35套方案,每个人都有一套理由,我们不要过多地纠缠于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要务实解决问题。

  第三个优先是提炼观点优先于复杂的论证。我们把观点梳理好,上报上去就可以了,不需要搞三、四个复杂的层次再论证。我们在研究室工作最大的经验是一事一报,三个事一块报总理不知道批不批,第一个观点是同意的,第二个观点还没有讨论,第三个观点干脆是不同意的,所以一个都不批了。另外政府研究报告都特别谨慎,字数一般都不超过1500字,现在整个送来一个长篇大论的东西,领导根本看不过来。实际上总理的桌子上每天都是成堆的报告文件,总理办公室的主任就会处理这些报告,只会送最要紧的。再就是报告里的内容,一定要讲出怎么做。作为学术界知识界报的特点,要清楚说这件事要怎么做,不要说太多的意义,例如做这件事的意义有三条,第一条符合国际什么,第二条符合中央提出的什么……这些千万不要去论述,因为中央领导对这些事都有了解了,而且都有实际经验,了解情况比我们多得多。因此我们讲的时候,一事一报可以了。

  (根据李晓西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上的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