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农民进城”要从三方面入手

2016年7月20日

文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

  中国有巨大的城市化空间,释放城市化过程中的正向能量,这是调需求、促增长的关键。而最重要的正向能量是进城农民的市民化。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解放农民。

  首先是改革户籍制度,要让农民真正落户。中国农民的城市化还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在城里打工,回老家盖楼的现状,不仅极大地恶化了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造成了留守儿童、老人乡的社会悲剧,而且严重地抑制了农民工阶层的消费。现实情况是,几十人挤一间工棚,看一台电视,用一台冰箱,而如果这些人成为市民,那就是几十套住宅、几十台电视和几十台冰箱的需求。

  其次是改革土地制度,要让农民有能力在城市落户。城市增容是需要成本的,教育、医疗、交通、治安等等方面都需要花钱。大多数城市不愿接纳农民落户的最大顾虑就是财政压力。解决这个困难,除了国家成立基金,进行专门的财政给付,可能还需要通过个人承担的方式。要让农民能够拿得出这笔落户的钱,就必须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中国的农民不仅是面临着户籍地与工作居住地分离的“人的半城市化”,而且也面临着主要财产所在地与工作居住地分离的“物的半城市化”。土地就是农民最大的财产,如果不能让农民充分享受土地权益,农民就很难在城市长期居住与消费。

  最后是改革管理方式,建立起适应大规模城市生活的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方式。以小城镇化为侧重点的传统城市化思路,虽然避免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带来的混乱,也妨碍了城市的规模效应,压抑了农民正当的需求。在大城市“人满为患”的现实背景下,如何走适合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值得我们慎重思考。

文章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6期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