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国宾创始人张黎刚:创业最痛苦的是寻找商业模式
2016年7月28日▼
◎“对创业者来说,从一个想法到最终创立商业模式之前这段时间是最艰难的,要找到一个模式真正能够把你的公司发展下去,能够更快发展,能够造一个品牌。”
“这十年,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怎样把握好市场,找到商业模式。”2014年,回溯自己十年创业历程时,张黎刚开门见山地总结道。
2003年,受一本杂志启发,张黎刚意识到中国在健康管理产业上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次年就成立了爱康网,实行B2C的商业模式,向消费者卖会员卡,但成果微乎其微,“卖了一个月只卖出去一张,我就知道这商业模式有问题”。根据自己之前在艺龙转变商业模式的经验,张黎刚将爱康网的商业模式调整为B2B,由卖卡给消费者变成卖给企业和团队,业务量大增,很多在各地设有分公司的外资企业通过爱康网,总部可以顺利地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
不过,问题又随之而来:虽然爱康网不愁订单了,但没有合适的医院来落单,线下的医院将其作为竞争对手,不愿意与之合作。为此,爱康网只能再次转变商业模式,从线上走到线下。2007年,爱康网和上海的国宾体检合并,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转型为跨越互联网与医疗实体的健康管理平台,“从鼠标公司(爱康网),变成鼠标加水泥的公司(爱康国宾),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在这个商业模式的推动下,爱康国宾的收入在2011年达到了行业第一,对此,张黎刚说,“我们花了四年,学会怎么管理体检中心,学会互联网思维和实体的结合,学会连锁化经营,从而做到行业第一。”
从B2B到B2C,再到后来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商业模式的摸索期总算告一段落,“这三步路走完后,公司就没有发展障碍了”,张黎刚感叹,“对创业者来说,从一个想法到最终创立商业模式之前这段时间是最艰难的,要找到一个模式真正能够把你的公司发展下去,能够更快发展,能够造一个品牌。”
◎“创业要学会妥协,虽然我做人的原则、公司的价值观从不会妥协,但在商业模式上,可以向市场妥协。”
在商业模式的寻找中,张黎刚经过很多的纠结和挣扎。他本人是做互联网出身,深具互联网情结,在创办爱康网时,他极不希望将其变得重型化,但这份心愿在医疗行业行不通,“我多多少少也是在互联网行业经手过上市公司的人啊,可在医疗行业,人家并不把你当回事。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掌控实体资源,有一天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与医疗行业的特点有关,互联网依靠的是大流量和资源过剩,但医疗行业是资源稀缺的。“我后来意识到,酒店、宾馆,包括商品都是过剩,因此它需要阿里巴巴、艺龙帮其分销。但医疗服务是供不应求的,不需要分销。”因此,如果按照互联网思维,仅提供平台服务,价值极为有限。为了创业成功,张黎刚不得不进行妥协,“创业要学会妥协,虽然我做人的原则、公司的价值观从不会妥协,但在商业模式上,可以向市场妥协。”
商业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张黎刚也开始注重发展B2C的商业模式,他调整成立移动医疗公司,并将其视为继艺龙和爱康网之后的“第三次创业”。“我觉得大家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了。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会,也是危机。当很多人开始把预约体检等服务从PC端、电话端转到手机上的时候,如果爱康还不在,那就是问题了。所以,就我们的主营业务本身,也需要在移动端有属于自己的服务体系。”此外,张黎刚还谈到,目前的医疗行业不存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未来只有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才可以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本文选自《世界这么大,我们创业吧》,主编:苗绿、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