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新: 海归力量催化企业多元化创新
2016年8月17日

2016年7月31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2016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北京举行,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第十一届,被称为“中国海归一年一度的盛会”。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CCG常务理事关新参加了本届论坛并在圆桌论坛一“新时期海归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与影响”中担任研讨嘉宾。他指出,如果中国把制造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这五大优势结合起来,把世界上最新的思想、思路和我们的产业结合,我们会创造出更广阔的前景。
我是住在上海的北京人,80年代去的美国。那时候美国有个商学会,我是西部成员之一。有一段时间中美关系不是特别好,那时朱镕基还是上海市长,他带着市长代表团到美国去,发表了一篇改变我一生的演讲。他说你们难道永远不回中国了吗?我们中国现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非常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1993年我就回到香港和深圳了。
我们实际上是再创业,过去30年中国从一无所有发展起来,不需要科技,不需要文化,甚至是粗犷式的。但是今天留学生遍地都是,我们的海归企业到底要怎样做出贡献呢?现在我们提出的就是中国与世界联合创新。现在很多科学或者思路解决大问题的时候已经不是本土化的过程,现在的投资界,科技界,不管是中国,以色列还是美国都有本土化的问题。但实际上科技是没有国界的,一个算法在大数据上的应用也是没有语言的。一个基因的排序能够在各个领域相应用也是没有国界的。所以现在海归要承上启下,跟世界一起创新。
创业最重要的是文化,这是在知识产权上的升华,如果我们投资的创业公司可以跟海外的或者世界先进的公司,在包括自己知识产权方面结合的话,我们认为这样格局就很大了。我们中国过去落后就是因为闭门造车,现在我们在创新,全球也在发展,可能全球发展的时间比中国更长。如果我们具备了全世界没有的制造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并把这五大优势结合起来,进而把世界上最新的思想,思路和我们的产品结合,我们就会创造出更广阔的前景。
对于海归而言,海是前提归是目的,我们学了很多东西,是从爱国的角度,从担当的角度出发。归是目的,如果你海了不回来,在海外,一直待成老头,你没有那么大的人才能量,你回来了,归来了才能对我们国家社会有贡献。所以大家回来的很幸运。
我个人的体会海归回来很重要的是了解国情,融入国情才能发挥作用。我也可以说是海归,因为我是先创业然后不断出去,不断回来,我觉得我从来没离开祖国,所以我没有对国情不了解的问题。
还有海归回来我觉得一定不能简单的对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水平简单的估计,我们需要有更多有担当的海归。可能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就能带来很不一样的效果。我觉得我们海归都是很了不起的,有特殊的学习机遇和体验,所以我本人愿意看到国家有更多的海归回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能释放更多作为人才的价值和力量。
本文根据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CCG常务理事关新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2016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