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张磊:寻找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
2016年9月19日▼
◎“我要做企业的超长期合伙人,这是我的信念,我要找的是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
张磊有的投资理念听起来浪漫而深情–“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我要做企业的超长期合伙人,这是我的理念和信仰”。在这种投资理念下,张磊认为投资公司,其实就是找对人,找到那茫茫人海中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他反复强调对创业者的要求,“这个人能不能既有格局观,又有执行力,还有很深的对变化的敏感,以及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这种人并不多,“特别少的人,特别少的公司能够有这个格局、执行力,能够把公司愿景推到那么高的高度”。
在张磊心中,这类人的杰出代表就是去哪儿网的创始人庄辰超和蓝月亮的创始人罗秋平。庄辰超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力,他的人生梦想是做成中国最大的旅游搜索平台,能够在关键时候把控股权卖给百度,就说明了他伟大的格局观。罗秋平为了抓住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将蓝月亮改做洗衣液,此举风险极大,本来盈利的公司也因此变成了亏损,但罗秋平眼光长远,他的创业梦想是成为中国日化的第一名,打败跨国公司,因此他忍受短期的亏损,他的格局观也给蓝月亮的未来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在张磊看来,创业者要心怀梦想,“创业者有梦想,跟我们的理念完全一致,大家在一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要目光长远,“目光长远、想做大事且有大局观的企业家跟我们本身就很容易契合,而看重小利、玩零和游戏的人跟我们也不太适合,走不到一起,对我们来讲反而省了很多功夫”。
◎“创业者可以去学朱元璋的那一套:广积粮、深挖墙、缓称王。”
张磊认为,创业者可以学习明太祖朱元璋的成功之道:广积粮、深挖墙、缓称王,保持踏实谦虚的心态,切忌有了一点成功就张扬骄傲。
尤其是“深挖墙”被张磊反复强调,这也是巴菲特所指的护城河理论。张磊区别了虚假的护城河和真正的护城河,前者是政府保护类型的,不堪一击,非常脆弱,随时都有崩溃倾倒的可能,而“‘真正的护城河’是长期创造最大价值的,而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价值”。
“护城河”会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美国20世纪50年代,品牌就是最大“护城河,最能给企业创造价值。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品牌这一护城河未必再有曾经的高价值,因此需要具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和实践者,能随时根据时代和现实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护城河”,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优秀的公司在互联网大潮袭来时,能够深挖自己的‘护城河’,主动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变化是永恒的,企业不可能亘古不变。创业者必须根据变化不断做出反应,调整自己的“护城河”–“创业家每天早上起来,都应该问自己,我的护城河在哪里,自己每天的工作是在增加护城河,还是在消耗护城河”。
◎“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夫妻,第一点要诚实,第二点要坚持。”
张磊将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关系比喻成夫妻,首先就是要诚实,其次是坚持。他谈道,“投资人和创业者接触时,能不能保持住一种美满婚姻当中第一点要素,就是非常的诚实。开诚布公,把双方的缺点、优点、生活习惯都搞清楚了。我最讨厌被惊喜,我们所见即所得吧,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我真的没有时间玩游戏”。
张磊当初之所以认定刘强东,正因为对方的“真实”。“当时,大部分的人搞电商可能都跟资本市场学到几句话,比如轻资产模型,每个人都说自己是轻资产的商业模式。但是轻资产模式已经被淘宝、阿里做到极致了,没什么太大的机会。我们是想找重资产的企业,有人是真的在做这种事,但做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这么做的。只有刘强东很认真地跟我们讲想做这事。我觉得还挺好,一拍即合”。
刘强东如此坦诚相告,张磊也做到不离不弃。面对京东连续八年亏损,张磊表示在意料之中,对于看好了的企业和模式,投资方就应该坚持下去,“京东其他的投资人跟我们本质一样,都不会因为今天资本市场波动、明天媒体唱衰就很紧张,前几大投资人个个都在追加投资,我们真的相信这个事儿在改变中国”。
本文选自《世界这么大,我们创业吧》,主编:苗绿、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