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创新

2016年10月12日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处于极速变动之中。英国公投脱欧,中东一片乱局,欧美国家政治生态保守主义抬头,全球化处于微妙的波动中。同时,全球经济增长疲软,新兴市场国家同样面临严重的周期性和结构性挑战。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普遍面临经济增速下滑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



  “作为应对全球问题的全球治理,就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而言,既不是‘全球’的,也没有达成有效的‘治理’。”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日前在北京发布的《全球治理指数2016年报告》指出,探索新的方向,建构一个具有代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尤为重要。


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全球治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大国政治关系领域、经济发展领域、金融安全领域、军事安全领域、全球反恐领域、全球贫富分化领域、气候变化领域以及跨国移民和交往等领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这些全球性危机,七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治理机构在预测、救济和其他应对政策方面受到阻碍,难以应对。“欧美国家的制度优越感、民主优越感、经济优越感严重受挫,欧美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理应进行改革和转型。”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指出。


  世界政治的力量分配正处于戏剧性的转变之中,新兴大国的地位越来越高。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新兴国家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同时,以二十国集团(G20)为依托,新兴国家逐渐成为探索多边主义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G20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该集团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65%,GDP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0%,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80%。G20成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投票权方面更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


  “新兴国家成员开始在G20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高奇琦表示,新兴市场与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能够促进全球治理框架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治理创新之中国动力 



  “既然当前全球治理框架的代表性和有效性不足,那么作为新兴国家代表的中国理应在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进程中提供智慧和方案。”


  中国是具有地缘政治影响的大国,也是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大国。世界发展议程、气候变化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反恐、网络安全等全球治理的重点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是难以解决的。中国坚持在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推进全球治理规则的民主化与法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稳定提供制度保障。2016年9月,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方案”的关键所在。“全球治理的改革需要中国承担责任和贡献智慧”。报告认为,在当今世界政治中,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拥有广泛的国际参与、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智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一直以来,中国都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这一原则是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实现民族独立的重要保障。第二,是中国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尤其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求。真正的全球治理应该包含所有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建立一种灵活高效的“新多边主义”治理机制。第三,“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新理念和新哲学。在全球化时代,所有国家和地区呈现一种相互依赖的状态,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影响加深,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


  站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全球治理指数》课题组提出了关于全球治理改革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方案,希望提出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中国方案和原则。2020年计划是全球治理改革的近期计划。全球治理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强化G20的地位和功能,以及完善中国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面。2030年规划是全球治理改革的中期计划。全球治理改革的重点是推动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增长、鼓励新兴国家的参与,以及进一步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2050年愿景是全球治理改革的一种理想化的愿景。全球治理改革应当以推动联合国的改革为首要目标,确定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全球治理机制。



文章选自《国际商报》,2016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