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柏松:打造新型医药研发平台 推动医药医疗科研创新
2016年10月28日“从古至今,医药与人类生存、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最具有活力的领域,并将继续成为最为活跃的前沿科技领域,其所孕育的重大发现与技术创新,将大大丰富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重大战略需求日益突出。作为这个行业一份子,自身也将通过不断坚持和努力,为这自己的事业也是这个行业做出贡献。”——赵柏松
2012年初,赵柏松博士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毅然选择回国创业。赵柏松博士联合留学美欧的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和国内生物医药专家创办成立了霍普基因医药研究院,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理念,致力于打造集生物药、化学药、中草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医药研发平台,为我国医药医疗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研创新做出贡献。
虽然创业道路上虽然困难多多、阻碍重重,但是赵柏松博士从未想过放弃或妥协。经过四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努力,霍普基因已从一个应用型小团队,逐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产业生态,搭建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了技术交流、项目合作、应用创新、成果转化、利益共享的平台功能,在为国家提升医药医疗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做出了鲜明的贡献。
报效家国 风雨无阻
1995年赵柏松自费出国留学,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攻读生物统计硕士后,在医学院边工作边攻读药理学博士。随后跟随导师开始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研究工作,这使他充分地将专业知识与临床试验实践相结合。在此期间,先后在辛辛那提大学医学中心,美国保洁医药及健康研究中心、美国辉瑞药业、美国健赞生物医药公司从事医药研发及临床试验管理工作。
经过在美国多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赵柏松博士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对美国的新药研发、临床试验、产品注册等政策和流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临床试验标准和操作规程。这些经验和成果,不仅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欧洲药品评审局的认可,还作为最新的标准和操作指南在业内进行广泛推广使用,在国际医药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美国努力打拼的近二十年里,赵柏松博士不仅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而且在海外华人领域也贡献颇多。他曾是几个重要美国华人协会、华人商会、生物医药专业协会等
但事业的风生水起并没有消磨他想要回国创业的意志,那颗立志要为这片养育过自己的土地而奉献决心,为造福家乡人民而努力的信念不曾改变。赵柏松博士自身长期在国际上较大的医药公司从事医药研发和临床管理工作,以及对国际医药行业的发展背景及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十分清楚,特别是对药品的研发的标准程序掌握及临床研究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增强了他可以为国家在医药研发创新方面发挥作用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12年初,赵柏松博士结束了在美国大药企的全职工作,毅然决定回国创业。其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霍普基因医药研究院,开始了自己的充满艰辛却异常兴奋的创业之路,成为在那个时代海归回国创办医药研究院类型企业的第一人。
赵柏松博士一直非常明确的是,回国的目的就是要强化我国医药行业中医药研发和自主创新功能,在这一动力的驱使下,他决定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一个可以沟通国内国际的医药产业的平台,把国外的医学院、CRO、医药企业的优势功能整合在一起。但是创业之路何其容易,据赵柏松博士回忆,成立企业的时候就连工商注册核名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儿,可谓一步一坎,但这都没有影响自己的创业决心和信心,自己的创业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创业艰难 乐趣无穷
赵柏松始终奉行“愿景—自律—热情—良知”的生活准则,一方面希望通过跟随自己的心声和梦想,从平凡走向卓越;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慢慢影响和帮助他人,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心声和梦想。
创业初期不免会遇到挑战,赵柏松表示,当时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团队的建立、获得政府的充分信任以及获得相应投资这三大方面。
赵柏松是一个做事十分严谨,考虑事情十分周全的人,他在创业期间不断地鼓励团队把技术资料做得更加的详细和完整,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商业企划书写好等等。慢慢地把自己的故事讲得更清楚,在这方面逐渐做出了自己的优势。但是最困难的,就是与政府的沟通和互动,赵柏松和海归团队的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很大程度受到了西方影响,被当地政府评价有点儿“不接地气”,在与政府的沟通和互动方面存在些许障碍,特别是在霍普基因迁址到珠海横琴自贸区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险些失败,经过赵柏松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终于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公司在珠海取得了自己的新根据地,这也是霍普基因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回首创业历程,让赵柏松最难以忘怀的,还是与国内的一个大型国有控股药企合作谈判的艰苦,霍普基因研究院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在与药明康德、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另外两家海外团队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胜出,最后获得合作机会。“这个机会实数来之不易,获胜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术团队、技术水平、技术工艺、价格优势。” 赵柏松说,“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是我和团队从这个过程获益匪浅,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对于投资所知寥寥的他,在最开始寻找投资的时候只能借助朋友的帮助,不过幸运的是由于产业和行业受到国家及各方的高度重视,也是投资的热点和亮点,公司在前期就获得了天使投资人的认可,使企业可以借力缓步前行。在霍普基因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准确的战略定位慢慢得到认可的情况下,后期战略投资也有一定进展,使得企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面对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赵柏松从来没想过退却和放弃,他始终坚持带着为国内医药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百姓健康提供服务的发展目标,即使在创业初期面对外国医药公司进入中国提供服务的竞争,以及一些大型机构、上市公司提出的收购诱惑,他都统统予以拒绝,虽然这个行为让他以及团队失去了赚取第一桶金的良机,影响了霍普基因的发展速度,但是他们并不后悔,凭借团队经验及技术项目实力,在技术团队、技术水平、技术工艺、价格优势,以及坚持不懈努力,终成就一番事业。
“在创业期一定会遇到困难,但是这些苦难并不可怕,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和坚持。而在创业历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弄清楚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能给社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满足人们的哪些要求。要时刻牢记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回首自己的创业路,赵柏松说。
良性互动 稳步发展
于2012年2月创办的霍普基因研究院到现在已经发展四年多,经过这四年多的发展和探索,赵柏松以及他的团队始终奉行依靠“知识、人才、技术、项目、团队”的创造力量;探索“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创新”的发展道路;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实现了“人才-技术-项目-产品-资本”的良性流动;优先保证技术团队和合作伙伴的利益,致力于为百姓疾病提供创新的个性化医疗解决方案的理念。
一方面,赵柏松希望借助在西方国家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帮助国家的医药健康事业发展,推动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可以保证药品有效性、安全性、一致性的操作标准规程,让霍普基因的医药产品首先得到全体国人的认可、再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以期获得西方市场准入通行证。另一方面,赵柏松希望帮助海内外的技术人才找到自己的技术应用和项目转化平台,帮助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投融资机构引进好人才、好技术、好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努力和贡献。
到目前为止,霍普基因已经集聚了87个海外高端博士团队,近400 人的海外研发创新群体,申请了专利67项,掌握的国际最前沿技术涵盖了产品研发、药理、药效、药剂、临床、申报、生产等领域。“在3-5年内,期望霍普基因成为直通车式的国际研发服务平台,成功孵化2-3家上市公司,并使霍普基因单股股票价值超过300元以上。” 赵柏松说。
赵柏松博士认为,从古至今,医药与人类生存、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最具有活力的领域,并将继续成为最为活跃的前沿科技领域,其所孕育的重大发现与技术创新,将大大丰富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重大战略需求日益突出。作为这个行业一份子,自身也将通过不断坚持和努力,为这自己的事业也是这个行业做出贡献。
赵柏松,CCG常务理事,博士,霍普基因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时任 CCG常务理事,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美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北京)负责人,人社部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创业导师、吉林大学生命学院、商学院客座教授,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候选人。曾任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执行主席、副主席,美国华人商会常务理事,是美国排华法案“道歉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所领导的创业团队被评为2012年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家最具创业潜力企业”和2014年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家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并入围 2014年人社部“最具成长潜力留学人员创业团队”。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10月刊总63期,作者为CCG编辑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