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峰:创业始终在路上

2016年11月7日


  毋容置疑,“国际范”的王俊峰在创业之旅上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不仅在国内名列前茅,创造了中国法律服务业的多个第一,而且驰骋海外,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少有的法律专家,本人也被誉为“最有责任感的中国律师”。这些成绩得益于他一直以来的进取心,也与他谦虚的心态有关,王俊峰认为,自己的创业始终在路上。


  

  创业不是儿戏,不是过家家。创业是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后的成功是不断纠错的过程。



◎“人的心中始终都要有一颗进取心,这在什么时候都很重要。”


  当年进入吉林大学法学系学习时,选择法律专业还算得上是“无奈之举”,因为学习文科专业的选择范围有限,王俊峰笑称自己是“误入歧途”,因为他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解放军或者文学家。尽管年少懵懂,他的自我要求却很高,学习非常认真,“我心中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目标,很朦胧,但是始终有”,同时怀着强烈的进取心,“人的心中始终都要有一颗进取心,这在什么时候都很重要”。他积极付诸于行动,“我那时候就对带‘国际’两个字的比较感兴趣,经常去国际法系听课”。


  虽然王俊峰认为上大学的时候还“傻傻的”、“糊里糊涂的”,之后他的发展之路却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有主见。毕业后,他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工作,在法律部做涉外法律服务工作,这时候他的进取心又被民族精神激发出来了,“在贸促会我主要从事涉外较大尖端项目的谈判,经常和国际大型律师事务所打交道,看着那些外国律师充满优越感的样子,心里很不服气,就想着总有一天要和他们平起平坐,和他们直接竞争,为中国人争气”。这种“争一口气”的想法,是他1993年创办金杜律师事务所的重要初衷。


  “很多人说王俊峰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实际上我并不是追求高的人,但是有一种民族精神激励着我”,王俊峰谈道。2002年4月,北京奥组委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标法律顾问机构,金杜获选为北京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惟一中国法律顾问,当时奥组委指定了两家律师事务所,国内和国外分别一家。 最初,奥组委把80%的业务都给了那家国外的事务所,但之后由于王俊峰团队精益求精的服务,让本来是“配角”的金杜被委以重任,直到奥运会闭幕,金杜都一直承担着80%以上的法律事务。这正是他创业的进取心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为什么说创业在路上,是因为如果你不跟着走,你就落伍了。”


  在业界看来,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让人不可思议,没有一个国家的律师事务所能在短短十几年里发展到这个规模。金杜不仅在国内飞速发展,还积极在海外扩张。2001年,王俊峰收购了硅谷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成立了金杜在美国的第一家分所。2008年,“金杜纽约分所”成立,由此成为唯一在美国东西两岸均设立分所的中国律师事务所。如今,金杜在全球16个城市成立律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律所”。


  但是,王俊峰并不认为他可以满意于目前的成就而松懈下来。他提到一段经历:“留学期间有件小事,让我记忆犹新。我在伯克利分校读博期间常常跑回国内,一次回美国见导师,导师问,你不好好留在学校写论文,在忙什么?我回答,在忙金杜的工作,金杜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了。导师头也没抬,说:你知道吗?在美国,最大的事务所不一定是最好的。这句话令我震惊,让我意识到未来的路还很长,目光应当更远。”


  事实上,王俊峰一直抱有“在路上”的创业心态,再大的成绩都是过去的事情,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创业也不应该陶醉于过往,而是应该有忧患意识,积极面对变化的形势,鞭策自己前进。“每一天都面对一个变化的市场,过去了就归零了,创业要不断去面对新的市场。现在是大变革时期,科技的发展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今天我们看到的变化,没有现在科技导致的人类文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大,这些影响还远远没有显露出来。所以,为什么说创业在路上,是因为如果你不跟着走,你就落伍了。”


本文选自《世界这么大,我们创业吧》,主编:苗绿、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