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人才充分交流

2016年11月7日

  2016年10月18日,主题为“与世界对话”的2016年凤凰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所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是如何让中国与世界有一场真正交心的对话,如何传播中国好声音。在其中的软实力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共同就“中国外交理念与海外社会形象”展开探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论坛发言中指出,为了打造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提升软实力,必须要和全世界的人才和人口充分交流和沟通。

以下是他的精彩发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的外交理念与海外社会形象,特别是软实力,对于中国当下还是很有借鉴意义。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硬实力增长很快,现代化、全球化的速度非常快。中国的货物流通规模居全球首位,全国的高楼大厦占到全世界每年在建的绝大部分,这些硬实力都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切实需要反省的是软实力,从外交理念到社会形象。

  从历史来看,中国非常包容和开放。今天,中国需要延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及“中庸”的思想,包括共同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打造软实力方面具有优势。一方面,我国拥有逐渐成长起来的全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去年出国旅游人数达到一亿两千万人次,按照世界旅游协会统计,我们的海外旅游消费达到两千亿美元,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据。但是我们出去的时候,还要记得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国家要继续保持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提升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最多。人才在全球环流,是巨大的软实力。我们还有遍布全球的六千万华人华侨,以及二代、三代的七八千万华侨,这些都是中国的软实力。例如东南亚三四千万的华人华侨群体,他们都会对我们妥善解决南海和东南亚问题有所帮助。

  更好地结合传统文化优势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开放思想,对于发展中国软实力是非常必要的。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8年,中国的硬实力有目共睹。现在全世界能不能认可中国、从内心尊重中国,我认为这是中国软实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打造命运共同体

  今天这个论坛很有意义的地方是提出了“我们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这个问题。我们要更多地真正践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观点,即海纳百川,发挥中国传统优势和亲和力,坚持开放,推进全球化。用巧实力、软实力配合硬实力,真正打造一个海纳百川的境界,这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

  对于如何让人成为中国最大的软实力,我认为这需要一两代人去解决。中国的硬实力刚刚强大起来,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的文化教育还需要更大的改善。提升公民“走出去”的形象,是一个综合教育、开放和人才往来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此外,我认为中国软实力还有一个很大的欠缺。习主席强调“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一带一路”仍需要人才先行。如果没有培养出一大批“一带一路”的相关人才,“一带一路”建设就无法做好,我认为中国需要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

  推动全球人才流动

  我们现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但缺乏和全球人才充分的交流。我们提升软实力,必须要与全世界的人才和人口充分交流、沟通。

  中国有一亿多的人才流出,但是中国的国际人才比例是全世界最低的,只有0.04%,而发达国家的国际人口比例是1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3%,印度是0.5%。

  中国吸引留学生也是世界最低,吸引留学生的比例不到1%,在3500万的在校大学生中大概仅占0.5%、0.6%,发达国家则普遍是10%或者8%左右。

  北京的国际人口比例是0.5%,香港、东京、纽约都是百分之几十,巴黎也有很高的比例,新加坡是40%。我在哈佛大学做访问研究员的时候也交流过一次。李光耀总理在回答中美之间最大的差距时指出,中国是在13亿人里面选人才,而美国是在70亿里面选人才。这是软实力最大的差别,是我们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我也呼吁中国建立移民局,国家也在考虑。真正做到像习主席所说的广纳天下英才,重回盛唐时期八面来朝的繁盛局面,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全球化的源动力

  现在我们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理念;二,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要继续推进全球化;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王阳明的观点“知行合一”。这些都是推动全球化的源动力。

  (文章选自凤凰国际智库,2016年10月18日)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