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春:四川发展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观念

2017年1月11日

侯晓春,四川省广安市市委书记。

  今天的论坛里听到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精准扶贫,第二个关键词是政府作用,第三个关键词是产学研。人才中高端教育、学校和地方政府可能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为官不为的问题,这是社会现象。我参加党校中青班培训的时候,中央党校和中组部开了一个座谈会让我提出这个问题,我说为官不为的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各个朝代都存在为官不为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又出现了为官不为的问题呢?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制度建设,我们过去好多方法不适应现在了,我们一下子表现出不会为、不善为甚至不作为。创新发展需要协调发展,有作为,每一个发展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新的知识的更新。特别是世界实体经济下行走上新常态情况下,我们已经是L型的曲线,我们再恢复到V型曲线发展的经济时代已经不可能了。我们过去靠要素驱动,解决好水电气的问题后,经济很快就发展了。现在不行,现在创新发展了,官员怎么作为,这是给我们行政党委政府提的一个深刻的课题,也是给我们高等学校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一点能够结合得好,我想我们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也是一个在体制层面的突破。

  第二点是人才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与时代结合。总书记讲我们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个人的自由发展空间和机会,比如说精准扶贫,我们国家一年的精准扶贫人数是一千万以上,四川省是百万以上,按照这个速度下来,到2020年我们就能够实现全面小康。精准扶贫有一句关键的话,即两步骤三保障,吃饭不愁、穿衣不愁,住房子有保障,就医有保障,还有卫生有保障。但扶贫以后不仅仅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应当有农业现代化这么一个标准来支撑我们的扶贫,所以我认为这不是社会实践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理论问题,但是面临着以百万人的四川省的强大脱贫队伍,这是我们高校最能作为的时候。我也认为精准扶贫是一个人才问题,解决科学扶贫、专业化的扶贫、系统性的扶贫,扶贫以后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和农民的可持续增收的问题应该用高端人才,大学要思考这个问题,不然的话我认为就和时代就脱节了。

  第三个是我认为人才问题不是引进的问题,应该是发现人才的问题。我们如何发现人才,发现了人才我们如何用人才,发现了人才如何引进这个人才,我个人认为这里面有传统的思路和观念的挑战,也有习惯式的约束,还有体制机制来束缚人才不容易被发现,人才不好引进,引进以后人才怎么用的问题,也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

  第四是建立人才高地有三个因素不可缺少,一是情感,二是事业,三是待遇。好多人才的问题首先是建立在情感的问题上,刘备请诸葛亮用了多少待遇,没有多少待遇,是情感。曹操用了多少钱买大将,没有,都是情感。对于产学研的问题,我认为广安可以提供平台,如果愿意来广安搞产学研基地,我现在做一个承诺,我把科研基地给你建好,你们来人拎包入住,广安是一个在四川省重新发现的高地,重庆城市群,离城市只有80公里,广安的嘉陵江曲江就是重庆的上游,如果你到重庆去,你不到广安来等于你没有发现高地,所以我今天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你们有机会的时候来发现广安、聚焦广安,我们一起来为一个伟人的家乡,早日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把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努力。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暨第三届发展与展望圆桌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