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Paul Haenle): “不确定性”和“另类事实”下更需智库发挥作用
2017年2月15日
最近《华盛顿邮报》指出智库在衰落。美国的“旋转门”机制可以使很多美国政策制定者离开政府后到智库工作,当他的党派上台执政时再回到政府,而在特朗普治下的政府官员中并没有很多人来自智库,因此人们认为智库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小。首先,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智库将在特朗普时期变得更加重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已有七年,之前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了五年,可以说,我是智库研究产品的“消费者”。当我在政府工作时信息非常关键,但信息传达的方式也同样重要。如果想观察智库对政府官员制定政策的影响,需要首先了解政策制定者每天是如何工作的。每天不间断的工作和大量的信息流要求智库去考虑如何浓缩和包装信息,以使其建议能够被政策制定者采纳。当我收到长报告而没有时间看时,我通常把它放到阅读材料那一叠里,待周末再看,然而结果常常是资料越累越高,最后就被扔了。这就是在政府工作的真实写照。你从来没有时间去真正好好地处理这些资料。所以,智库需要有浓缩信息的能力,以使它能更快地被政策制定者阅读和吸收。当然,如果他们想阅读更多的话可以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但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能够获得这些信息。所以,从传统观点出发,不论美国总统是否是特朗普,智库深入、可靠、实用和准确的研究信息仍然十分重要。
事实上,现任特朗普政府官员中也有一些来自智库,比如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曾是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是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且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为更好地上任也在会见智库学者。自从特朗普执政以来,智库的利益其实有所提高。因为竞选带来了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的发展对二轨外交的需求也日渐凸显。例如,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是中国政府推进二轨外交的途径,我自己也是美国政府官员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途径。
第二,随着信息大爆炸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作出决策的方式正在发生很大改变,如果智库不进行自我革新和改进,考虑到上述改变对智库所传达的信息的影响,假以时日,智库的重要意义就会减弱。尤其是社会媒体方面,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现在的年轻人更少看纸媒,在中国主要是微信和微博,在美国主要是推特和facebook,另外,播客(podcast)在中国还不是很流行,它在美国是一个更创新的与讨论时事热点的大众接地气的方式。智库需要与时俱进地运用这些传播渠道。
综上,我认为智库在特朗普治下仍然十分重要,尤其是面对虚假信息和新任白宫发言人夸大或选择性地发布“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s),智库需要保持无党派性,不先入为主地提供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同时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长期确保影响力和重要性。
(本文根据作者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举办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中国发布会中的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