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智库助力在全球价值体系中讲述中国声音
2017年2月15日
智库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智库也正在逐步走进国际体系发出中国的声音,随着中国智库影响力逐渐扩大,中国智库的发展也进入了更为关键的时期。
智库参与决策生态有助于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等等的背后,都有着智库的身影。我们的体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央到地方四级政府,决策效应非常迅速。但是由于辩论机制、研讨机制和智库间政策市场竞争机制等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决策效果会过度依赖政策质量。如果一个政策好,全国都能迅速发展起来,例如高铁政策,但如果是一个糟糕的政策,这对全国来说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在目前的体制下,智库成为中国协商民主的新模式、新力量和新发展方向是非常必要的。中国要实现民主协商和科学决策,就需要避免各级政府在决策的错误,而让更多的智库参与进来,是保证中国能够避免出现决策错误的重要办法。
前人大副委员长吴邦国曾经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中国每年因为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高达几千亿。目前中国政府智库、民间智库和高校智库众多,如果让智库都参与到决策生态里,让每个决策者桌上放着的方案都是来自不同智库的声音,使决策者能够不断地有比较和鉴别,这样才能真正推进中国的科学民主决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由于中国没有像其他国家的辩论和议会机制,中国智库的作用会带来极大的补充和提升。所以,中国智库在未来发展会越来越重要,其重要度甚至会超过美国。如果能让智库充分发挥其职能,智库在中国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中国不只会出口电视机,也出口思想
中国在过去数年参与全球化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也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中国真正的发展也是改革开放和加入国际体系的这段时间。中国加入WTO已16年,期间中国GDP和国际贸易额都上翻了七八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全球化受阻、逆全球化泛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等等情况出现的时候,中国能够继续扛起全球化的大旗。
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中国只会出口电视机,不会出口思想。而现在,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系统阐述全球化的观点,并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中国站在了全球话语体系的高度。我们能够用全球人类听得懂的语言,在已有的全球价值体系中讲述中国的声音,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智库在这背后的助力功不可没,这也和这一届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智库发展有直接关系。政府出台的很多报告和方案也离不开中国智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所以,智库对中国未来进一步引领在国际话语体系上的话语权,使中国在国际上有着有更高的参与度,能够真正的影响世界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中国智库发展要解决人才与融资两方面问题
中国智库要想更好发展,做到真正引领国际智库,有两个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第一,中国智库极度缺乏人才,智库人才应该是全方位的,需要对包括政治、学术和企业等等在内的领域都有所涉猎,但目前中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中国智库还应该把旋转门推起来,推动退下来的部长、高级政要、大使和参赞与智库互动起来,以对政策决策起更积极的作用。
第二,智库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多元化。美国智库都是由企业家捐赠的,包括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捐赠的最高境界不是捐赠大楼而是捐赠机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一批企业家已经成长起来了,但不少的企业家还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捐赠。捐助一所希望小学能够解决几百名学生的就学问题,但捐赠一个教育政策的研究机构则可以解决千千万万的学生的就学问题。所以,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这也需要让中国的企业家有更多的对智库重要性的认知与了解。若能解决人才与融资两方面的问题,中国智库在未来才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本文根据作者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举办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中国发布会中的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