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现在是中国吸引全球人才最好的时候”
2017年3月24日从上到下、依左到右分别为:陈十一、王俊峰、张连起、李葳、黄文政。(资料图/图)
2017年3月8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会员里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就司法、财税、人才和生育等问题展开跨界讨论。
改进机制吸引全球人才
陈十一(全国人大代表、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中国整体上对人才的吸引力已经很强,但吸引人才的体制和机制还有待改进和加强。
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这些年都出台了很多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中国也有很多政策,但我们在研究环境等软实力方面还不够。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我问他在斯坦福做学问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是文化的碰撞,这是中国需要的。
李光耀说过,中国是在13亿人里面选才,美国是在全世界70亿人里选才。现在全世界的保护主义在抬头,去美国没那么容易了。中国成为全世界非常开放的国家。现在正是我们吸引全球人才最好的时候。
现在很多国外教授对中国很有兴趣,比如有以色列教授就跟我说希望来中国发展。
加快建立判例数据库
王俊峰(全国政协委员、CCG副主席、金杜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
我希望国家和社会关注如何提高我们的刑辩率。目前中国的刑辩率是比较低的,律师主要是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参与度比较高,因为职务犯罪人群的法律意识都很高。但更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律师参与进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让每一个案件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现在中国有大概32.8万律师,未来中国需要更多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中国在搞“一带一路”建设,有很多企业到海外去了,需要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等工具被应用到法律领域。中国在短短一两年里,就把数以亿计的判例整合到数据库里。只需要几秒钟,就能把所有类似判例调出来查阅。
所以,在高科技时代,我们的法律进步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我们判决的公正性会大大提高。
还有一件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是民法总则的修改,对每个人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我们拥有民法典的重要一步。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讨论制定民法典,直到十八大以后才开始加速。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张连起(全国政协委员、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今年政府减税和降费的力度将更大,其中减税3500亿元,降费2000亿元。降费难度非常大。什么叫费?是国务院各个部门自己设的,都有道理。比如说绿化的、水利的、环保的。当然都对,但这么多有道理的费加在一块,企业难以承受,不堪重负。
2000亿元的目标看起来虽然整体规模不算大,但考验着包括国务院各个部门和各个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弱的地方,收费冲动更明显。
个税改革这块,会有突破,中等收入者的税负要降低。但这个有难度,需要税收征管系统的改革,以及个人信息系统的完善。但总方向是定了的,要给中等收入者减负,在纳税时扣除他们的二孩、基本房贷和再教育等支出。
希望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李葳(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侨联副主席):
我建议尽快出台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的政策,越快越好。
黄文政(CCG高级研究员):
很有幸认识李葳,协助他起草一些提案。中国生育率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降到了很低水平。当时的出生率的数据是1.23,大家不信这个数据。2010年普查出来的结果发现,出生率非常低。现在总算全面二孩放开了,2017年可能是生育高峰,大概1850多万。2018年以后就会减少。
另外就是要改革《收养法》。目前中国的收养制度非常严格,主要是为了堵住计划生育的漏洞。所以哪怕你再富有,条件再好,如果你有孩子,就不允许收养。现在的《收养法》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是弃婴现象非常严重,建议适时修改。
文章选自《南方周末》,2017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