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让全球人才“为我所用”

2017年4月19日

理事简介

王阳,CCG副主席,赛伯乐投资集团总裁。




王阳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刚才张首晟教授说,中国的人才在美国的大企业当中留不下来,我就是留下来的一个。我在IBM做了18年,做到全球副总裁。中国的发展是促成我离开IBM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认为陆奇也和我一样,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潜力,觉得作为一个华人,与其在一个美国的跨国企业里面做高管,还不如到中国来,为中国的建设发挥作用。这是我去年离开IBM,加入赛伯乐投资集团做总裁的一个原因。


  放眼全球,吸引人才


  美国看的是全球的人才,不是只看美国的人才。 IBM在全球有50多个研发中心,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的人才都有它的特点。德国的研发中心、日本的研发中心和中国的研发中心所代表的一些特征都是不一样的,甚至美国本土西海岸和东海岸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应该放眼全球的人才。中国的企业需要全球的人才,我认为最快的捷径是通过收并购。华为5G定标准的权利,不是华为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做出来的,是华为在国外的研发中心做出来的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会非常好。今天有一点本事,或者有一点思路的家长总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这批孩子将来无论是留在当地继续工作还是回到中国,都会是中国非常强有力的全球化人才库。但中国大学在吸引海外留学生方面做得有欠缺。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算一下我们人才的顺差和逆差,就像计算贸易的顺差和逆差一样。所以中国应该大大开放自己的学校,跟国际的学校相接轨,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到中国来留学。这是我对全球化人才的一个看法。


  建立平台,让全球人才“为我所用”


  另外我想讲讲对平台的看法,公司与公司竞争虽然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公司的格局已经不一样了。今天的公司企业是无边界的,并不是说这个人才在你的公司就是为你工作,而是说,要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平台,让全球的人都为你工作。我们国家也可以建立这样的平台。举个例子,在美国,在IBM,人工智能的开发平台Watson是一个开源的开放平台,Google的TensorFlow也是一个开放平台,全球的人才都可以在上面开发。人才不需要离开他的岗位,就能为我所用。海尔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就做到了企业无边界。我们怎么样让中国的人才变得无边界?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