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涌:“一带一路” 为基建投资带来最佳机遇
2017年4月24日
焦涌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最大的特点,是跟比中国经济落后10到20年的经济体中的市场机遇有关的。他们的城镇化发展程度非常低,投资占GDP的比重不到30%,有的是20%左右。另一个机遇,是中国产能过剩的需要和利用外汇储备的需要。
什么样的企业最适合于这个阶段“一带一路”的发展呢?我认为基建投资是目前阶段“一带一路”非常好的机遇,因为中国的基建行业是可以做全产业链输出的行业。我们发展高速增长了30年,不仅给中国基建类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储备了非常强劲的实力。目前中国基建行业在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超过了1260亿,占全球“走出去”企业投资的51%以上,超过一半。我们去年的海外地产类的投资已经超过了18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对外的地产类投资。这说明什么?说明基建行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优势非常明显。
当然我们也面临几个挑战,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四大文明和三个世界宗教的发源地。这些国家的宗教多元化,造成这些国家政治稳定、法律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的缺失,这是我们走出去面临的很大的问题。我们要有柔性心态,要用善心拉动本地,用我们的文化输出去构建我们的优势,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我特别认同互联网先行的观点,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我曾经讲过一个观点,就是所有的企业都会是互联网企业。所以“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打破传统思维,构建互联网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走出去。
“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当中,要做好这个体系和架构的整体设计。去年的1200多万“一带一路”基建投资,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也就是2016年比2015年少了18%左右。这是因为我们外汇换汇的管制,包括跨国PE(私募基金)都受到了影响。很多项目的回款周期,往往延续到项目结束后一定的时间,此外还需考虑地缘政治。希望我们的“一带一路”能够第一时间提供信息,从而对于我们企业走出去有所借鉴,有所参考。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