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中国不存在懈怠问题,会一直向前走
2017年6月13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表明中国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
习近平主席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中国梦”。当时的西班牙首相索拉纳就讲,习主席提出“中国梦”,其实是大国宣言。从外交的角度看,中国发展到了一个需要在世界上发声的阶段。最近出现频率很高的三个词,即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个词语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国与国之间能够结成伙伴关系网络,那么就可能走向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然后才能达致最终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现行国际体系的完善。现行国际体系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建立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历史贡献。西方国家率先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实现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使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升,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现行国际体系有其根本不平衡的方面。二战之前国家就分为列强、殖民国家、殖民地国家。二战后,虽然很多殖民地国家纷纷实现民族独立,但国际体系根本上是不平等的。国际关系还陷在零和游戏、国强必霸的逻辑中。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将会推动国际体系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吃了定心丸
全球化的进程从地理大发现时就开始了,是人类走向统一生活方式的一个过程。全球化最高峰是在过去的30年。全球化凯歌行进30年后,逐渐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是金融力量太强大、实业被压缩,形成巨大泡沫,这是很危险的。各国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国家间的发展也出现分化,人们的观念混乱,对前途没有把握、缺少信心。这些年,在全球化的发源地——英美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思潮和现象。2016年英国脱欧,还有美国特朗普成功竞选总统,我认为是他们本国的民众对过去30年全球化成果分配不满意的结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后,其废除TPP、退出《巴黎协定》等一系列举动,令许多国家不安,全球化以往的推动力量——美国改变了对全球化的态度,不禁让人对全球化的未来十分担忧。特别是那些靠贸易生存的小国家,比如新加坡、阿联酋、荷兰、日本、韩国等,它们更是忧虑。这种情况下,他们期待中国能发挥更大作用。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一番讲话,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片掌声,原因是什么?在这种全球化前途不明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上GDP排位第二的国家、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决定继续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这就给世界提供了信心,让世界吃了一颗定心丸。
中国不存在中等收入陷阱
现在很多人在谈两个陷阱,国内的叫中等收入陷阱,国际上叫修昔底德陷阱。我个人认为东亚国家不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那其实是个拉美现象。我比一般学者更有信心是因为,我的研究表明: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现代制造业,中国恰恰具备了独立掌握现代制造业的能力。这是我对中国充满信心的重要来源。
信心的另一个来源是,中国的纠错能力非常强,我们不存在懈怠的问题,我们会一直向前走的。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很难保证绝不犯错误,国家间长期竞赛比的就是纠错能力。中国人在纠错和前进上的能力和愿望是非常强的。这也是我对中国充满信心的来源所在。
文章选自人民网,2017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