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助力中以两国的创新合作 珠海的发力点在哪?

2017年6月29日

编者按

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在珠海开幕,2700多家企业参加这次创新盛会,助力中以两国的创新合作。以此为平台,珠海将进一步深化与以色列的合作,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本期时论版专门约请两位专家撰写文章,为珠海与以色列的深化合作建言献策。




文 |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以色列是全球瞩目的创新国度,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和先进技术积累,珠海正在大力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可以大量借鉴以色列建设创新国度的经验,与以色列开展广泛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使创新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四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


  近年来,中国与以色列的合作日益紧密,珠海也希望在促进中以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正在积极申报中以合作示范城市。


  笔者认为,助力中以合作,需要进一步了解双方合作的空间所在,从而找到更精准的切入点,结合当前的最新发展趋势,以下四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促进中国市场携手以色列高端技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和拥有高尖端技术的以色列,通过交流、合作、并购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可推动以色列高端技术在中国的落地推广。这既可帮助以色列高端技术的市场化转化,又可提升中国的技术水平,实现中以共赢。


  二是促进中国产业化能力嫁接以色列高端技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过去的代工生产、加工制造等发展模型已经不能支撑现有的发展速度,科技发展带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需求迫在眉睫。以色列的尖端技术资源可以推动中国强大的工业转型升级,帮助中国产业化能力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以色列技术可以在中国转化为产品,并推广到国际市场中。中国的产业化能力与以色列的高端技术形成了强有力的互补,两者的有效结合可相得益彰,互创价值。


  三是助力中国技术插上以色列资金的翅膀。探求以色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后,大量的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等成熟的市场化运营,是以色列技术短期周转、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之相比,中国的风投者更显出谨慎小心的态度,可以探索建立中国技术与以色列资本对接的合作平台,让以色列资本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为中国技术注入资金活力,得以快速开展研发创新,实现共赢。


  四是促进中以人才和技术交流。人才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珠海历来有开放的传统,可以积极拓展中以之间的人才交流,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流动站,有利于以色列了解中国的市场和产业能力,中国企业学习以色列的新能源、环保、农业科技、水科学等领先技术,形成以色列技术、资本与中国市场、中国产业化、技术对接的良性循环。


以更开放政策吸引国际人才


  珠海近年来都非常重视创新发展相关工作,目前正在着力建设高端产业聚集高地、产业技术孵化高地、创新人才高地、创业投资高地、知识产权服务高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可以此次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借鉴以色列的经验促进区域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虽然出现了创新创业高潮,但规模和成效与以色列不可同日而语,且在意识上对失败的宽容度不高。珠海可以进一步开放观念,营造不为创新设限、包容和尊重失败者的环境,减少创新创业者的顾虑,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行动,敢于挑战权威推动创新,敢于提出不同的理念。


  另外,珠海可以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推动高层次人才回流。宽松的移民政策帮助以色列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尤其是大量拥有高端技术的犹太人回国寻根。目前,我国的“绿卡”门槛相对较高,缺少凭借资本和技能移民中国的经济移民制度,使得高层次人才流动受限,这导致我国不能有效地吸引国际人才,特别是分散在海外的400万华人华侨专业人士。


  从顶层设计来看,中国应充分借鉴以色列人才战略,构建“政府主动招纳”“人才主动申请”的移民体系。珠海则可以利用特区的优势,争取中央、省的更大支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尤其是在吸引国际化人才方面,珠海可以有更多的作为。横琴是粤港澳人才管理示范区,拥有先行先试的政策,可以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放宽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申请条件;推动外籍人才评价机制市场化,放宽对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和居留许可的限制,简化办理手续;放宽优秀外籍学生在华工作和实习的限制;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建立与国际衔接的外籍人才社会保障体系等。这些政策如果能够争取实施,对吸引国际化人才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优势,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深化珠港澳合作,特别是充分发挥港澳地区各类专业人才的作用,以开放发展促进创新发展。



文章选自《南方日报》,2017年6月27日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