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懿宸:海归投入到国企转型发展中 机会越来越多

2017年7月25日

2014年09月05日

张懿宸:海归投入到国企转型发展中 机会越来越多

作者:张懿宸


    近期,在北京国际饭店二楼会议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承办了“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去人才三百多万,现在回国一百多万,去年一年海归回来了30多万,迎来了一个海归的归国潮,这标志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留学归国人员中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应邀出席第一场分论坛——“国际人才与中国发展”,发言如下:



  一、留学创业历程

  我出国比较早,我是18岁出去的,要说具体的从人生的规划角度来讲,我是学理工科的,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计算机。但至今为止,一天计算机活儿没有干。1987年出来,和我的教授一起做论文的时候,计算华尔街上比较早的数学模型。那时候,我的教授休假一年,把模型带到华尔街上用,给公司赚钱。当时,自己的书没有读完,硕士也没有读完,来到华尔街,又给了我高薪。可是,当时书没读完怎么办?人家对我说“读完书不就是干这个吗?”。本来,来美国读书就是想学数理化,可阴差阳错没有走这条路,没有像刘科那样成为科学家。

  冥冥之中看世界,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从我1987年进入华尔街,从那之后,最起码持续到2007年,20年的时间,无论是西方经济,还是全球经济,实际上当时美国的金融黄金时期,我正好赶上了。

  所以从自己自身的职业生涯角度来讲,我没有特别大的遗憾,因为我心里知道不可能当上好的科学家。对于现代这一代的留学生来讲,因为我是搞金融的,金融的各个分支,我差不多都做了,除了没做过商业银行,一直做投行,投行中间本身无论交易还是做上市并购,或者后来做投资等等一系列,我20多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是觉得这个行业通过信息的不对称,赚钱的机会实际上是越来越小了,所以我觉得从我那一代、那个时期开始,90年代,尤其是到十几年前,基本上看中国学生,无论是出国留学也好,或者在国内上学也好,一定都是想学金融。当前,金融的黄金期应该已经过了。像我刚才说的,金融行业主要靠信息不对称,本身就是难以持续的。互联网技术一系列把这些东西都打破了,而且各个国家在监管金融业。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利用监管之间的套利,越来越难。所以说一系列因素决定着,现代年轻人应该从职业发展角度,投身于更大的浪潮–在今天无疑是一个科技浪潮。大家应该像徐小平老师那样,甚至应该出去创业。创业我本身不敢,因为我并没有真正创过业,中信资本,当然是我从头创建的,然而毕竟背靠这么大的一个国企,不是真正靠一己之力能做出来的。

  今天中国创业的整体环境比较好,我认为出国留学回来,留学人员创业始终是一个选项,无论你是刚毕业的,还是你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创业总是一个选项,这是肯定的。我在1993年已经到香港了,开始做和中国发展相关的工作。真正的留学人员,尤其是在海外工作一段时间的留学人员,应善于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各项技能和文化理念,真正发挥出来。

  二、国有企业可以为留学人员提供发展平台

  留学归国人员不一定靠创业。中国的许多国有企业,本身从规模上来讲已经够大。世界五百强中间,中国的公司也相当多了,但是我们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敢说自己是所谓的“跨国企业”。在全国政协小组讨论的时候,我说了这句话,杨元庆立刻表示反对,提出联想是“跨国企业”。想了半天,认为联想集团算一个,除了联想之外,真不敢说其他企业是“跨国企业”。

  当前的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竞争,事实上不再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完全是公司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实际上代表了经济的最高水平,但是恰恰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有体量、有市场,就是没人才。如果说是在越南、俄罗斯,可能说还有可能找不到。中国在海外有这么多华人华侨,据报道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就有400万人规模。哪一天留学人员、海归人员真正能在国有企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把自己所学所长,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我觉得到那个时候,中国经济才会真正有希望。我们不能让所有的留学人员都回来创业,这等于你在想办法颠覆原来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成本太高了。作为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因为本身在国内就不存在相关企业,因此谈不上是颠覆。而传统企业则是另一回事,国内已经建了一个大钢厂,海归回国创业,也要再建一个钢厂,这对于整个经济效率来说就太低了,最好的方式是人才在原有的平台上进行嫁接。所以,对于现在这一代的留学归国人员来讲,回国以后可以在更多在国营企业中需求发展,发挥作用,我觉得国家可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也是大家应该注重这个方向。因为对于我本身来讲,在中信这样一个大企业中间,当然他们给了我们这个团队相当大的自主独立性,所以说能把这样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建立起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希望我们在深化改革的路径中间,能给留学回国人员创造出来更多这样的机会。

  整体上来看,我认为海归回国发展肯定机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国家的经济结构造成的。中国经济有半壁江山是在国企,而且国企中间确实缺乏经济上的活力,正因如此才造就了国内在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等领域的许多商机。无论创业还是现有的经济转型,这个当中不仅仅包括国企,包括国内大量的民企的转型升级,这个中间实际上都需要人才、知识,所以说机会是遍地都是。

  (注:以上发言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承办的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