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次全面经济对话看中美经贸投资前景”研讨会在京举行

  近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华盛顿与美方举行了全面经济对话,这是中美两国元首海湖庄园会晤建立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后开展的首次全面经济对话。

 


 

  7月25日,为进一步解读对话成果,促进中美经贸合作,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总部举办“从首次全面经济对话看中美经贸投资前景”研讨会。CCG主任王辉耀,CCG高级研究员、原中国驻旧金山、纽约领馆商务参赞何伟文,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等中美经贸专家就中美首次全面经济对话、百日计划成果、中美贸易及投资前景等议题深入研讨。会议由CCG副秘书长唐蓓洁博士主持。

  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研讨会背景和意义。他表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7月19日在华盛顿牵头主持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双方确认开展中美经济合作一年计划,并争取实现早期收获。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和中国进行的高层次全面经济对话,也是海湖庄园会晤中建立的外交安全、全面经济、执法及网络安全、社会和人文等四个对话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正在推动的“百日计划”也达成了很多利于促进中美贸易、投资的协议,给人们带来新期待。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对全球都有重大影响,此次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结束后,美国没有召开预定的媒体发布会,美媒的解读与中方也不尽相同,智库需要适时提供专业解读和建设性的建议。在研讨环节,王辉耀博士从投资、贸易、基础设施、能源、高科技产品贸易、旅游、留学、移民、跨境电商和全球治理等十个领域重点阐述了中美两国如何把握未来巨大的合作空间,实现共同发展。

  CCG高级研究员、原中国驻旧金山、纽约领馆商务参赞何伟文表示,这次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其实和小布什与奥巴马时的战略与经济对话模块差不多,但结果不太一样。应该说,我们发布的结果较为正面,这是符合实际的,但美方不发布,只是感谢中方同事们付出的劳动,并重申缩减逆差,要求贸易再平衡。可见,在对华贸易方面,特朗普政府的目标与中国不同,特朗普的中心诉求是大幅度减少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而中国是框架性、战略性的目标,我们认为达到了,但他认为还不够具体。在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方面,美国认为不是市场造成的,而是由中国对企业的补贴、低价竞争和不公正的做法造成的,他要求“公平贸易”。何伟文指出,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其实不是中国对于增加美国进口不积极,而是这个逆差减不下来。客观上讲,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中国,而在于美国。它是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问题,而特朗普还是国与国之间要平衡的19世纪思想。从数据上看,美国的贸易逆差事实上对美国是可持续且无害的,对其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和就业率都没有太大影响。何伟文认为,就像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做假想敌,特朗普把中国当成真的风车,是在和风车作战。如果他就是要把贸易平衡当做中心目标,肯定没有结果。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认为,短期内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确实没有迅速解决的可能性,美方没有太多的政策空间,中方也没有政策回旋的余地。因为从特朗普角度来讲,他推出了几个政策和政纲,针对贸易不平衡问题上的效果是矛盾的。从美元角度来讲,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停了,美元要往上抬头,速度如何还不知道,但弱势美元这个周期应该是结束了。特朗普到底采取强势美元还是弱势美元很难说,这是利益平衡的问题,包括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产业政策、货币政策都不太有利于他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只能从贸易政策本身来演化,那就只能搞贸易限制措施。而这些措施也必须在美国贸易法律框架之下来运作,特朗普的政策余地不是很大,希望中国这边做一些让步,更多地开放。崔凡教授还指出,中美应该重启BIT谈判,对外投资还是有开放空间的。在全球要素与重大利益关系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利益诉求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但在具体产业之间,中美横向关系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首先提出,今年中国对美投资出现新变化,2016年高歌猛进的海外投资势头不再,投资总额预计从四百多亿元下落至一百亿元,其中投资规模和大型项目数量锐减,以及房地产、酒店和文化等投资活跃行业受到管控成为主要原因。此外,对外投资类型和国内的产业转型关系日渐密切,技术寻求型和产业链型投资近期增长较快。第二,美国经济现正处回暖状态,企业家大多看好美国的未来经济走势,尽管国内存在投资管控,对美投资仍有较大增长潜力。第三,中美关系出现新格局,在投资方面,正由单向转为双向投资,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对美投资与存量都已超过美国;而在贸易方面,则从过去中国过度依赖美国转向相互依赖,美国正努力寻求使中国扩大开放,从而减少贸易逆差的机会。最后他指出,对于中美经贸投资前景应保持乐观态度,不断寻找新战略、新格局和新思路。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认为,之所以这次全面经济对话没有出现联合公报,就是因为这个谈判的结果“不够好”,但没有到“不好”的程度,至少双方没有负面的言论。整体上来说,美国出现贸易逆差是在1975年,42年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日趋扩大,没有改善。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元本身,1973年美元脱离金本位之后,美元成为了一个不受任何羁绊全球货币。其中的基本道理是,一旦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主导型的国际性储备货币,它的贸易一定出现逆差。美国需要决定在关键政策上到底是强美元还是弱美元。如果强美元,那就是美国还能主导世界,全世界对美元有需求,我们拿了美元以后可以买东西,才愿意向美国出口。如果美国通过一系列操控把美元变成弱美元,美国的出口能有所增加,但美元的国际地位就会丧失,对世界的掌控能力估计也没有了,这对美国来说是两难选择。

  媒体交流环节,各位中美经贸和美国问题研究专家继续就记者提出的中美能源合作中的政治互信,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特朗普纠缠于贸易逆差背后的理念,以及如何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等问题进一步做了解答。

本次研讨会是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后,以此为主题的为数不多的专题研讨会,CCG也会将研讨成果上报国家相关部门,从智库角度为中美经贸合作更好地建言献策,也为两国关系提供新的解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