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国际格局变革下的金砖国家合作新路径

2017年9月7日

专家简介

陈文玲,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9月3日—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中国厦门举行。作为中国主场外交的又一盛事,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无疑将成为继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又一个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主场舞台。此次会晤将围绕“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主题,推进包括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全球治理等方面进程,届时,接棒金砖国家主席国的中国将会促成怎样的会晤成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贡献“金砖力量”,无疑将受到世界瞩目。




如今,金砖国家携手走过了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伙伴关系的“金色十年”。尤为难得的是,在国际格局悄然生变,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日趋泛滥,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选择站在了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边。然而,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对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彼此间合作该作出怎样的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的全球治理需求,继而开启金砖合作的新未来?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应使金砖国家真正成为“金砖”而非“石头”


中国经济时报: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依旧的大背景下,全球治理正朝着寻找新对策的道路而努力,金砖国家合作显然位列其中。不可否认,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经济并没有迎来理想的持续性复苏,表面上看,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全球多边合作机制受阻等,似乎都在朝着去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你认为,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何?


陈文玲:近年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全球治理机制重塑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低迷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甚至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看,分化亦十分明显。其背后正是因为国际格局经历着变革和演化。

自“二战”以后,特别是1945年之后建立了全球治理的框架和体系,包括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实际上,美国一直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旗手,最近这个旗手已经倒戈不干了,所以世界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非西方国家的GDP总量已经超过50%。现在世界变局非常深刻,并且非常快。从全球格局深刻调整和演化来看:

第一,南北关系发生了深刻演化。现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不仅仅是表现在GDP的总量超过全球50%,也表现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话语权也在迅速提高。

第二,变化最大的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全世界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新动能。过去的工业革命是技术革命和生产方式的革命,这一次的革命是人的思维方式的革命,是颠覆性的技术革命,这种革命会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产业,形成制造业的新业态、服务业的新业态、贸易的新业态,会导致业态变革和商业模式的演化。新的技术也会导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存在方式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且这些变化是不可阻挡的。

第三,大国之间的博弈加剧。大国博弈加剧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新形势。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在做强国梦,都想要做世界第一,都要重新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争夺大国霸权或大国崛起从而在世界上能占据领导地位或中心地位进行战略设计,这就使大国博弈空前激烈。

第四,世界上一些主流价值观的消退。主流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西方所提出的民主发生了哪些异化?西方政治家、思想家都在反思西方的所谓民主,甚至对本国给全世界提供公共产品都产生了怀疑。

第五,贫富差距拉大。全世界的富国和穷国的差距拉大,一些国家中穷人和富人差距在拉大。比如说美国的1%和99%,就是说美国1%的人占有99%的财富。

第六,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变化,也可能是未来持续引起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就是经济全球化旗手易帜。以前经济全球化的旗手是美国,现在美国放弃了经济全球化、放弃了原来建设和维护的一些国际秩序、放弃了一些传统的西方价值观。

我觉得,现在从全球看,曾经的胜利者反而像失败者,获利者反而像受害者,建设者反而像破坏者,民主者反而像独裁者。现在发生了这些变化令人不可思议,而且也令整个世界非常纠结,全球很多东西都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全球格局在发生深刻而根本性的演化。


中国经济时报:基于全球格局经历的如此深刻调整,你认为金砖国家合作又将朝着怎样的目标深入推进呢?


陈文玲:在这种形势下需要金砖国家振作起来,使金砖国家真正成为“金砖”,而不是石头,真正成为含金量更高的金砖国家的组合体。金砖国家应更加紧密地合作,在国际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对于整个世界可以带来新的曙光,带来新的希望。

实际上,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已经走上全球治理的舞台。金砖国家需要合作,特别是金砖国家要更加开放,建立多边的贸易体系,推进金砖国家构建自贸区,此外,金砖国家也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包括金砖国家要进行多边的、双边的以及各种区域交叉的、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合作,也包括金砖国家要建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面向未来,深入推进金砖国家合作


中国经济时报:如你所说,非西方国家的GDP总量已经超过50%,另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已接近全球的四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一半,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那么既然明确了要深入推进合作的目标,你认为,具体应该如何推进合作的持续深入,以确保金砖国家合作真正成为“金砖”?


陈文玲:第一,逐步由坐而论道到务实推动,从论坛、峰会到具体研究设计彼此间的合作方式、合作项目、合作路线、合作时间表、合作目标、阶段性推进步骤等务实推动的行动。

第二,增加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的交汇点,包括利益交汇点、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汇点。现在的金砖国家大部分都在G20中,中国、俄罗斯等国都在上合组织中,大部分既是金砖国家成员、G20成员、上合组织成员,又是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RCEP的成员、APEC成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参加金砖国家机制的核心部分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响应,非常明确地表态要加入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也是一个交汇平台。所以,加大利益交汇点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交汇点,在多个场合、多个舞台发出共同的声音,代表金砖国家。金砖国家代表新兴经济体、代表发展中国家、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样才能够提高金砖国家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第三,建议金砖国家能够面向未来,推动面向未来的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即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形成的超越现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小额边境贸易、采购贸易的下一代贸易——E国际贸易方式。下一代贸易方式要求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大通关、实现各个部门整合后的通关一体化。中国的通关一体化做法可以在金砖国家复制,这对金砖国家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经济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第四,把金砖国家银行做实、做活、做强,使金砖国家银行成为金砖国家建设的重要金融支持者。像亚投行一样,目前亚投行已经有80个成员加入了,到2017年底可能超过100个,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第二大银行。亚开行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才有67个成员,但是亚投行不到3年就已经超过了80个成员。金砖国家银行应基于金砖国家5国,但是又不局限于金砖5国,可以用金砖国家建立的银行开始第三方投资,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各个国家的发展融合起来,扩大金融支持发展的力量。

第五,金砖国家不局限于5个,可以着眼于扩容。发展中国家中有闪耀登场的新的经济体,可以吸收更多的国家加入进来,比如说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伊朗,大概有11个这样的经济体,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经济走势非常好,2030年之前GDP增速都在6%以上。我认为,鼓励和支持新兴经济体加入到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中,使金砖国家真正成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我认为金砖国家也需要妥善处理好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用亚洲智慧、古老文明智慧解决当前矛盾,共同着眼于金砖国家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当然,还需要各国企业家更加有作为。比如,如何在金砖国家机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全球治理中发挥企业家独特作用,能够把很多的倡议、共识、理念通过企业的推动变为重大的项目、重大的工程、重大的成就。世界是相通的,人们的心是相通的,互联互通不仅可以连接我们的理念和思想,连接我们的道路,更可以连接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因此,有理由相信金砖国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文章选自中国经济新闻网,2017年9月1日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