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主任王辉耀博鳌演讲:华侨华人华商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的作用及机遇
2018年4月12日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4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举行,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演讲全文如下:
今年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回首华侨华人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作用,我认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数量达到了6000多万人,与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全国的人口数量相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世界各地有几千万海外侨胞,大家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经商办企业的比例极高,形成了庞大的华商群体。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华侨华人华商就积极参与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当中,40年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独特贡献。”,对华侨华人华商的作用给予极高评价。同时,中国因素也成为他们发展的独特机遇。
华侨华人为改革开放贡献了‘第一桶金’。
侨资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来中国投资最早,投资额最大的外商,不仅为中国引进了资金,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改革开放事业的见证者、开拓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经济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而当时外商投资有限,广大华商率先在华投资,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并带动其他外商对华投资。早期华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广东和福建两大侨乡,尤其是经济特区。此后,华商在中国的投资由经济特区、侨乡向广大的内陆地区发展,这与中国对外开放在空间上的进程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40年来,侨资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体,侨港澳企业约占我国外资企业总数的70%,投资约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以上。考察整个外商对华投资的历史,侨资在各个阶段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之初,侨资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占比高达7成以上。1992年开始,欧美日韩外商投资开始强势增长,侨资比重有所下降。但从2006年开始,侨资份额再一次上升。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FDI在2008和2009年连续大幅下降,但是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几乎未受影响,这主要归功于侨商投资的强力支撑。
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带动经济增长、带动出口、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资金供给、促进就业、推动技术进步等。
实践证明,华商投资最多的地区,也往往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华商带动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不仅利用其在资金、技术、管理、商业网络方面的优势,参与中国经济建设,而且还帮助中国企业建立国际销售网络,带动中国商品出口。此外,华商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增长。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借此机会,华商进入中国农村市场进行投资,促进了当时中国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华商还促进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华商的资金支持和带动下,民营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华商在经济特区及侨乡投资企业的成功,对当地民营企业起到示范作用,催生了大批民营企业。他们学习华商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通过华商建立起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新华商开始参与高科技创新,并积极投资中国。
近年来涌现出了大批以新移民为主的新华商,尤其是在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他们突破了以前华商的传统产业,大多从事现代服务业,部分还投资科技型企业。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时期,华商投资中国热情不减,例如,截至2012年底,广东省侨资企业已达5.8万家;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侨资企业已达1.89万家,在京发展的新一代华商,积极参与高科技创新,在IT产业、生物制药、金融保险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积极开拓,他们不仅学历高,视野开阔,信息量大,而且拥有进取创新的经营理念,时刻关注市场需求,注重人性化服务。
华侨华人是新时期中国“引智”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加大人才扶持力度,积极主动吸引国际人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回流态势明显。自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吸引人才的具体计划,这些政策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回流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自2008年我国实施千人计划以来,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中的90%以上是华侨华人。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多在国外企业担任过高管或高级技术人员,拥有国际管理经验,了解国外文化,其在国外的特殊身份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
同时,中国经济是华商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为华商提供了巨大机遇。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侨务工作。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设立的“侨梦苑”,即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既是高科技项目的重要载体,也为华商投资和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全国16处“侨梦苑”根据当地的不同优势,整合现有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已成为华商投资创业的热土。
“一带一路”倡议是华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广大华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一是可以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交流、沟通与互信。二是可以拓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华商利用其在所在国的产业基础和政商人脉,可以将中国技术先进、竞争力较强的产业转移到所在国家和地区。三是可以助力提升“一带一路”经贸及金融合作水平。华商通晓双方贸易规则和惯例,有的还拥有贸易渠道和资本优势,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经贸合作机会。从“一带一路”作为新型全球化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的角度来看,华商将助力中国参与书写国际规则、推动新型全球化进程。
华商可以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广泛参与和合作。既可以参与交通运输、仓储、港口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领域,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平台进行参与,还可以与中国国内企业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项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华商还可以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住在国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总而言之,40年来,华侨华人华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因素也成为他们发展的独特机遇。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上,应继续最大限度地凝聚动员华人华侨华商力量,巩固发展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为国家发展做出新贡献。
未来40年,7000万的海外华人华侨是中国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是桥梁纽带,是催化剂,是民间外交使者,更是和平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