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定:留学行业十几年的老兵,成为无数孩子人生导师
2018年4月16日
记者随笔:
采访的前一天,高燕定老师刚从美国夏威夷度完假回来,生活与工作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从采访中得知,在美国与中国这两部分的经历,造就了高燕定的一生。
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你可以看到国内留学行业这十几年的缩影。
燕定美中教育创始人高燕定
1985年,高燕定在中国科学院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一个月拿着60多块人民币的工资,当时他的职务是助理工程师。
出国,在那个年代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高燕定告诉《内参》记者:“当时单位会有公派出国的名额,但选中的都是搞结构化学理论的研究型人才,而我做的是技术工作,在当时中科院系统的选拔中并不吃香,于是我就下定决心自己去申请。”
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高燕定花了大量时间去图书馆查资料,他在一堆《美国化学与化工》杂志上,获取到了一些美国高校的招聘信息。
随后他写了8封信,分别向美国多所大学寄出了个人简历、自述以及自己的作品。不久,他就接到美国三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其中,最快的一所大学是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材料寄出仅10天过后,学校教授就打来了越洋电话,希望他能来A&M大学,并给他开出了月薪800美金的工资。
“我之前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在国内得过两次中科院大奖,后来去美国,在那边继续做研究工作。那时候在美国毕业的硕士和博士毕业后也要找工作,并且还不太容易找到好工作,这种事情太普遍了。”
于是在1986年5月14日,高燕定独自来到了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所在的卡城,当时的他或许并没有想到,他会在卡城迎来怎样的人生转变。
在高燕定看来,那一代的留学生和现如今的留学生相比,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穷”。
那时的国人生活压力普遍比较大,更不要说自费出国留学了,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是国家公派出国学习,还有少数学生可以拿到国外大学的资助。
可以说当时能够出国的学生都是学校或者社会的精英,这与目前“只要有钱,什么人都能出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是这样的因素,使80年代出国的留学生,都拥有较为明确的目标。
在美国生活了半年后,高燕定的工资也从之前的800美金,上涨到1300多美金。在此之前,他早已把女儿和妻子接到美国,一家人团聚。
早在国内的时候,高燕定便从书中得知,哈佛是世界上的顶尖学府,这让高燕定十分向往,也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当女儿来到美国之后,高燕定便开始研究美国名校录取的相关知识,让他欣喜的是,女儿也将哈佛作为自己的目标,女儿在十岁生日那年,曾经许下愿望:希望自己长大能够上哈佛。
而高中毕业后,她果然进入哈佛大学主修历史(高燕定从此被人称为“哈佛爸爸”),4年后,她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不到25岁,就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进入了美国顶尖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现在已经是华尔街顶级律所的合伙人。
“当女儿有了上哈佛的想法之后,我就开始去一点点研究哈佛到底想要录取的是哪一类学生。”
高燕定说,女儿不是天才,她的成功,依靠的是童年时对她的人生设计和她自己的努力。
由此,高燕定写出了《人生设计在童年》这本经典著作。这本书出版后,一直荣登新浪网站教育图书排行榜榜首,在出版12年后,去年又被列入教育部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核心必备书目》。
当时写《人生设计在童年》这本书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高燕定认识了时任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的徐小平。
2003年,徐小平带着朋友来美国,朋友来到美国之后想留在这里上学,徐小平就找人打听当地有没有做留学教育的专业人士,别人告诉他有一个人叫高燕定。
“徐小平可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他,也拜读过他的《穷图对话录》,但对他书中的某些理念我却有自己的观点。”
于是,在第一次见面时,高燕定就对徐小平说:“徐老师,我读了你写的《穷途对话录》,感到很震撼,但是有一个观点我想和你商榷,我觉得人生设计应该早一些时候开始。”
徐小平当时听完之后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在与高燕定交谈之后,徐小平对高燕定说:“你的观点也很好,你以后要是在中国出书,我给你写序!”就这样,高燕定的书出版时,徐小平为其撰写了序,两人从此也结成了好友。
1999年秋天,女儿即将要去哈佛报到,高燕定内心虽很欣喜但也有些失落,毕竟十几年如一日实现了女儿的理想,但当理想达成的那一天到来,接下来还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有一天,高燕定无意中在学校BBS(电子公告牌)上发现了一则公告,有一个中国家庭的孩子要到当地上大学,问有谁的家庭可以接待她?
高燕定立马就和对方家庭取得上了联系,并把这个孩子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在此期间,高燕定一家不仅负责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平时还帮助辅导她日常的功课,这也让女孩儿的家庭深受感动。
与此同时,女孩儿的家庭也帮助高燕定联系了6个家庭,这些家庭又陆续向高燕定介绍了不少孩子,他们都希望高燕定能帮他们的孩子考取美国的大学。
在辅导这些孩子的时候,高燕定发现早期中国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他们每一科的成绩都非常好,唯独英语成绩不高,还有例如SAT考试,他们更没有时间应对,所以导致他们很难考上理想中的顶尖学校。”
与此同时,家长对于当时的留学申请情况也是一无所知,这让高燕定萌生了另写一本关于美国留学指导的书《人生设计线路图》。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美国基础教育、大学录取公式、美国大学排名、标准化考试、50种专业的介绍,以及专业和就业、薪资的关系等等,成了美国留学经典著作。
这本书现在已经发行第七版,50多次重印,畅销20多万册。这本书出版后高燕定回国演讲场场爆满。这让高燕定看到了潜在的留学市场,并开始考虑是否要回国发展。
离开这个生活了21年,已经可以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卡城,对于高燕定来说会有些许不舍,而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大陆,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家庭在等待着他的到来。
就这样,在高燕定生命中的另一座“城”开始浮现出来。这几年,徐小平也一直对高燕定呼唤:“赶快回来呀,国内机会太好了!”
2006年时的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突破了14万人,而美国本科留学人数不过几千人。
和几年前学生及家长选择学校过分看重学校排名、选择专业过分集中在商科相比,06年的留学生家庭更多考虑的是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所以,2006年的留学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健康成长的“理性留学时代”。与此同时,国内留学行业机构还存在很大一部分专业上的空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燕定回到了中国。
2006年底,高燕定辞去他在美国德州A&M大学从事了21年的工作,回到北京,开创“燕定美中教育咨询公司”,开始了他的留学美国咨询事业。
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高燕定也开始在北京这座“城”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徐小平对此说,“他的到来,让更多的中国学子多了一份选择,多了一份获得美国名校录取甚至奖学金的机会,也为未来中国的人才之林,栽培更多参天大树……”
正如徐小平所言,高燕定总是用他独有的方法,去安抚和指导那些在留学道路上迷茫的学生,并每次都亲历亲为。
高燕定也是个性情中人,曾经有几个家境贫寒但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惴惴不安的来找他咨询,非常希望留学但又不想让父母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高燕定常常被这样品学兼优,但家境不好的孩子所感动。
所以,高燕定的公司经常有针对家境贫寒,但成绩优异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培训和申请服务,并且帮助这些孩子获得奖学金,从而实现他们之前可望而不可及的留学梦。
很多从这里走出的留学生,在求学路上,甚至毕业多年以后都会与高燕定保持密切联系,分享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点滴。
他曾指导过的一名男孩在留学后给他写过一封信:“高老师的人生设计理念和对美国大学招生录取的深入了解为我指明了留学的方向,他的留学咨询团队专业、细致的服务,帮助我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名校的录取,我非常感谢高老师。”
正是对于美国大学招生细则的刻苦钻研,以及拥有专业的团队,高燕定在中国的留学行业稳稳的扎下了根,并一直坚持至今。不夸张的说,高燕定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留学行业的先驱者”。
“我们这么多年也不设立市场部,我一直相信只要我们真心实意的为学生和家长服务,公司的品牌和声誉会将越来越多想出国的留学生指引过来。”
而在员工们的眼中,工作中的高燕定是个非常精益求精的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员工,他总是能指出还能改进提高的地方。
一位跟随了高燕定近十年的员工告诉《内参》记者:“日常工作中,像一些文件的格式、字体,他总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并要求我们改进。我一开始会不太适应这样的严谨,但时间长了,慢慢会发现自己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细心和耐心方面。”
“高老师对员工的严格要求也造就了我们公司的服务品质,大家对自己在工作业务上的标准在高老师的潜移默化中不断被提高了。”
高燕定还是个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人。他爱好广泛,小提琴、二胡、国标舞、摄影等等,这些他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涉猎,且每个爱好差不多都已经到了专业级别,员工们常常能在办公室里听到他悠扬的小提琴声。
“高老师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在他学习国标舞上就能看出来,他在半年时间里从完全零基础到可以参加深圳世界杯国际比赛的开场舞表演,在万众瞩目下跳双人舞,其中还有一段独舞。除了天生的文艺细胞,也离不开他的专注与认真。”
“学习国标舞的时候,高老师会自己用笔记本画出来一系列的舞步,平时空闲时间会拿出来自己练习。高老师对这些很“耗时”的爱好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非常享受。”
在目前留学行业的大环境下,有如此心境的人并不多见,在谈到对于未来留学行业发展的看法时,高燕定告诉《内参》记者:“留学行业的未来发展更多是形式上的演变,内在核心的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在他看来,学生的GPA、标准化考试、课外活动以及申请材料,这些就是留学申请的核心内容,只要掌握这些核心内容,并做到顶级水平,学生就能考取自己的理想大学。
他几乎是经历了整个中国留学行业风起云涌的十几年,对他来说,他的内心一直都保持着那份刚踏入这份行业的初心:帮助更多有留学愿望的孩子和家庭,去实现他们的理想。这或许是每一位留学行业人员所要具备,以及终身追求的目标境界。
文章选自留学行业内参,2018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