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整合全球技术、资本与市场,形成发展新格局
2018年4月25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于4月22日-24日在天津举行。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刘永好在论坛上分享了新希望在国际化布局方面的一些往事。
刘永好提到,刚好20年之前,新希望在越南建设了第一个海外工厂。当时自己满怀信心,以为工厂建得不错,生产质量也很好,自己在中国又是销量第一的,所以在越南也一定卖得很好。结果,最后的产品拿出来却根本没人买。因为人家都说价格太高了,为什么高呢?因为人家本能得认为中国货就是半价货或者1/3价货。
“我们找到当地的农民,他们说我给你一半的价格算是抬举你了,因为中国货在越南,那个时候就是叫做低质量低价格的代名词,我们气的不得了,但也没有办法,那个时候的中国制造就是这样的。”刘永好表示,“我们下了好大的决心,通过质量提升、免费试用等方式最后慢慢站稳脚跟。今天我们在东南亚市场,在很多国家都是当地价格卖的最好的最大的一个饲料企业之一。”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永好:我是做农业的,做食品的,人家都说我是“老农民”,你看我这个样子就是个老农民,而且是养猪的,靠到我身边去闻一闻还有猪的气味,猪的气味不一定是臭,现在我们用一种新的生物科技就猪粪没有那么臭,还有特别的香味。我们从事民营企业已经36个年头,首先在国内做,那个时候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民营企业,我们做农业也是被迫做的,但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我们在农村一步步走过来,到今天我们仍然坚守在农业和食品领域。
1998年,我们开始考察,在中国已经是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我们有没有可能把我们的产品在全球布局呢?于是我们跑到美国、欧洲、日本很多地方,最后发现他们比我们先进的多,我们到那里去不见得能够做的好,我们再看一看东南亚,我们有相对比较优势,于是我们就在东南亚先干,第一个工厂在越南,我们的工厂建成了,到现在刚好20年,20年以前的,我们满怀信心,工厂建的不错,生产质量也很好,我们在中国是销量第一的,在越南一定卖的很好,结果产品拿出来根本没人买,为什么?说我们价格太高了,为什么高呢?人家本能的认为中国货就是半价货或者1/3价货,为什么呢?那个时候所有的中国货你看看地摊上到处卖的都是特别便宜,日本货卖一万块,中国货大概两三千块钱,所以我们生产的饲料根本没人买。
我们找到当地的农民,找到很多人,他们说我给你一半的价格算是抬举你了,因为中国货在越南,那个时候就是叫做低质量低价格的代名词,我们气的不得了,没有办法,那个时候的中国制造就是这样的。我们下了好大的决心,通过质量提升免费试用赚了钱猪养肥了收钱财这的方式慢慢站稳脚跟,今天我们在东南亚市场,在很多国家都是当地价格卖的最好的最大的一个饲料企业之一。走出去最开始是在东南亚干起来的,然后慢慢的从越南、菲律宾、柬埔寨到斯里兰卡到孟加拉,然后再到埃及再到南非好多,我们现在大概差不多40个国家有我们的企业,20年了,我们在海外已经有上万名员工,就是最开始我们从事农牧业做饲料业和养殖业和食品业,这几年国家提出叫做消费升级,我们发现国内的这些普通的已经满足了,而高端的动物蛋白还不够,高档牛肉羊肉牛奶这些越高端的需求越旺,于是我们开始向一些资源比较好的地方去做投资发展,后边我们发现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他们的土地很多,他们的牛羊奶质量特别好,于是我们就开始在澳大利亚在新西兰在美国在欧洲做投资,开始把我们的投资发展向纵深迈进,除了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发达国家,目的是为了中国消费市场消费的升级而去的,而且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这样一个大的战略,我觉得结合我们是最好的。
我记得我们2014年的时候习主席到澳大利亚参加G20峰会和国事访问,那次我在澳大利亚参加了中国澳大利亚企业峰会,习主席也发表了很著名的讲话,后面习主席和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的见证下,我们签订了中国的农业企业和澳大利亚农业企业合作的中澳百年农业合作计划,我们准备联合一些中国的企业和澳大利亚企业一块来推动中国澳大利亚和农业和食品发展,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的发展,因为澳大利亚的食品安全是大家全世界公认,经过几年努力,按照这个项目已经在澳大利亚投资超过了100亿人民币,投资什么呢,奶牛养殖,现在我们的奶牛养殖和当地结合,可能养的是最多的也是最好的,技术水平最高的,品牌也是最好的,我们在考虑把它的牛奶建个工厂做成奶粉再反销到中国市场,肉牛,在当地收购了大型肉牛企业,经过几年努力,我们把中国市场亚洲市场美国市场结合起来,在澳大利亚的牛的加工企业现在规模是一年生产50万头,在全球都是有一定规模,同时我们在美国在美国的芝加哥也建了同样的工厂,在日本在中国把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和整个亚洲的市场,我们成为澳洲牛的主要的供应项目。
中国的消费升级宠物需求很旺,在中国有宠物生产企业,但是品牌技术含量都不够高,在去年底,我们在收购了澳大利亚本土最大的一个宠物企业,用了50个亿,这是我们集团牵头包括中投包括京东等等,我们联合的投资行动,由我们牵头控股做的,这样的话就把澳大利亚和国际市场和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消费升级结合在一起,同时我们在新西兰也有收购宠物的企业,在美国我们在布局美国的市场,这样的话就变成一个向纵深的发展,做一些整合,整合什么呢,整合我们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际的优势区域结合,我觉得这种优势的结合形成了新的格局。同时我们中国的养猪业以前很小,都是比较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也有一些问题,这几年规模化的现代化养猪成为格局,要做好规模化现代化养猪,我们有比较优势,于是我们首先在波士顿建了一个生物研究所美国,专门搞一些研究,同时我们跟全世界最大的种猪厂建立合作,跟加拿大的海波尔猪合作,建立中国的养猪体系,在方方面面进行布局,我们想运用一种崭新的现代化的模式来进行规模的搞养殖,来供应中国的市场,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同时来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和降低环境保护污染的这种程度,因为我们这种规模化的集中的进行处理以后,我们的规模化养猪厂必须达标,全部达标,使得污染降低了很多,我觉得这样做就是跟国际结合。
同时我们跟法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合作,把他的无抗猪引到中国进行发展,建立加工厂,这样的协议在法国,李克强总理去的时候也见证我们的签约仪式,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不但把国际的优良品质结合起来,优良的技术好的技术结合起来,还把中国本土的猪好的猪结合起来,比方说中国的荣昌猪,是中国本土的猪,最好的猪,我们在做保育,我们在藏区也在做繁育和保护,供应市场不同的需求,就是做这样的整合,把国际投资和整合结合起来,这是我们的发展格局,这是我们在海外的投资和发展。
原来更多的是在海外建工厂,建养殖企业饲料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现在我们把这种优势的资源区域和我们中国的市场需求和全球需求结合起来,做一个联动,做一个互动,我觉得这样的话既带动了我们所投资国家的产业的发展,比方说澳大利亚,我们的牛奶的养殖,奶牛的养殖在澳大利亚是最好的,不管规模技术含量,同时我们也拉动了就业,今天我们在海外的员工有超过1万人,其中澳大利亚超过3300人,澳大利亚的本土员工占百分之九十几,我们派了很少的人去,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同时我们通过民间的方式来推动了双方的互动,比方说我们搞了一个中国澳大利亚百年农业及食品安全的合作计划,就是这样的民间的互动,我们开创了一个新时期新格局下我们中国企业和这些所投资国家的企业互惠互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就业的新的格局,而在这个格局里面,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同,比方我们所投国家,他们对我们非常的肯定,我记得澳大利亚的主要的电视台,澳大利亚媒体都做了好多的正面的报道,而我们的项目不管是中国政府或者是澳大利亚政府都很快得到审批,今天澳大利亚大使在这,非常感谢给我们很多的肯定和支持,通过这种新的格局来求新的发展。
我们马云同志也在这,他是浙商总会的会长,浙商是最了不起的,他们最活跃,块头大,影响大,在全球做很多的投资,我们四川毕竟是九千多万人口,也有大概差不多三百万川商在全国各地,怎样把这些川商联合起来,在当地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同时为我们家乡为中国为四川经济发展做贡献呢,过去这两年我们直接推动和促进了我们川商返乡投资将近两千亿,也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我们支持我们本土的这些川商到国外去投资,在海外去发展,在澳大利亚在新西兰在越南在菲律宾在美国,最显著的是什么呢,全国全世界各地的中餐馆川餐馆居多,四川的老板居多,四川三百万人里面至少一百万做川菜的,我觉得这又带动了我们中国农产品输往全国各地全球各地,郫县豆瓣调味品等,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我们的调味品和餐饮方面是不是做纵深投资,成立了川菜烹饪委员会,专门做这样的一些整合,通过这样民间的互动,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在新格局下又把国际市场中国市场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把它联动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新的格局。
尽管我们在海外投资2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感觉在海外投资仍然有相当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呢,就是政治风险,菲律宾总统对华还比较好,还不错,但大概在他上任以前非常糟糕,由于两国政治间的矛盾导致了我们在当地的五六家工厂,钱根本收不回来,受了很大的损失。
海外一旦发生争端,海外企业日子最难过,钱收不了,而且越南出问题的时候,打砸抢很麻烦,要有这样的准备,多用当地的员工,关键的时候他们站出来保护我们支持我们,我觉得做的也比较好,总之过去20年我们在海外投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就,我们还会继续在海外做一些投资,沿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步伐继续把我们应该做的做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你以前主业是做农业,对很多人来讲觉得做农业的相对比较土,你现在就美国、澳大利亚全球化布局非常之广,这个光靠你自己的原来的子弟兵肯定不够,就想问你,你是怎样能够建立一个文化和机制来真正的吸引来留住,包括来培训这些国际化人才?
刘永好:今天外籍员工差不多一万人,绝大多数都是在海外,还有一部分在国内,就包括美国、欧洲或者这样那样的,为什么能够留住这些人,引进这些人呢,跟我们的激励机制相关,五年以前我们提出一个年轻化,我们公司36年,我们很大一批管理层都是五十多、六十多,所以我们下一个硬的指标,就一定用三年的时间把我们集团管理层高层降到三十多岁,经过两三年努力降下来了,要是把我给开除掉,我们公司高层的管理层年龄更低,其实这是很重要的,我真是耽误了大家,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用新的机制叫共创、共建、共担、共享,用合伙制的办法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第三在海外的员工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习惯,我们尽可能用当地的一些人,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
文章选自凤凰财经,2018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