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海归创业——政策已到位 服务需精准

2018年4月26日

访全球化智库(CCG)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


海归创业比例日趋增高



  记者:近日有数据显示, 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再创新高。以往留学人员归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但近年来这种局面却得到扭转。这是如何实现的?


  王辉耀: 前些年, 我国虽然出现出国留学人数与留学归国人数双向增长的局面, 但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并拥有研究或工作经验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较低。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阶段,我国付出了巨大的教育成本, 培养出的人才却在海外深造后留在当地, 为他国的发展作贡献。这直接导致我国的人才资源无法获得 “质”的飞跃。从更深层面讲, 人才的流失实际上是我国教育、 科研等资源的变相流失, 长此以往, 会影响中国科技和社会创新发展的速度与效率。


  自从李克强总理倡导 “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后,我国政府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工作。这极大推动了留学生归国创业的积极性。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说过,过去3年, 他所投资的创业企业中, 有1/4的企业家是留学归国人员。这个比例相当高,体现了留学归国人员在创新创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记者:那么,当下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 (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 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与家人团聚和看好国内发展潜力是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两大主因。此外,促使留学人员回国的因素, 还有容易获得亲戚、 朋友等社会网络的支持、国内创业环境好、持有专利技术及相关领域国内市场前景好等。


  从初始创业时间上来分析, 76.4%的留学人员是2015年之后回国创业的。 如此高的比例与国家大力倡导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并出台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密切相关。



海归创业成功因素几何


  


  记者:目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主要在哪些城市和行业?


  王辉耀:我们调研发现, 北京仍是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首选城市,二线特色城市成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新的发力点。


  具体来看,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选择的城市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 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五所城市几乎吸引了半数创业海归。创业所在地域呈现 “一线城市为主导, 二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的基本特征。


  其中,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 尤其是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创业集聚, 对海归的吸引力较大。留学人员回国选择创业城市的理由呈多样化特征。 有1/3的人认为经济发展、人脉关系、 环境舒适度、 文化多元包容性、资源集中度, 是评价创业城市优劣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为产业基础、 配套设置和人才政策。 由此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更受海归创业者关注。


  在行业分布上,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 其中, 创业者创立的企业主要集中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近1/5,紧随其后的是服务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 选择金融业的仅占10%左右。


  记者:根据您的观察, 什么样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容易取得成功?


  王辉耀:我发现, 留学人员回国成功创业,有七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拥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第二, 高学历, 至少是硕士以上学历,甚至是博士; 第三, 拥有优秀的团队;第四,成功创业的海归基本都是在各类活动中比较活跃的人; 第五,成功拿到风险投资的创业者成功几率大;第六,在大城市创业成功的案例更多, 当然现在海归在二线城市成功创业的也在增加;第七,在北美国家留学归国创业成功的比例较高。


  记者:近年来,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得到了哪些支持?经营盈利状况如何?


  王辉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获得的资源支持体现在多个方面, 客户资源、 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排在前三位, 其次是人才资源、 技术资源和政府资源。 调查显示,受企业所在行业、企业规模、 经营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企业的盈利周期差异较大。 调查显示, 目前尚未开始盈利的企业占比59.6%。 1-3年内盈利的占比27.9%, 3-5年盈利的占比5.2%,5-10年盈利的占比4.4%,10年以上盈利的占比2.9%。根据盈利周期比例来看, 于2015年开始创业的企业基本尚未发展到盈利的阶段。



创业服务还需“精、深、细”

  


  记者:目前,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最需要哪些帮助?


  王辉耀: 我们曾结合创业失败案例,对当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项目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 过半数创业者曾创业失败,主要困难是经营运行成本高、 融资困难、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和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其中,项目运营成本高是最大阻碍。


  创业所需支持方面, 三成以上留学回国人员认为, 在创业中能否获得市场开拓、 金融服务、 创业辅导、 财政经费支持、人才引进、 管理咨询服务、 公平市场环境政策、税收优惠、 创新场所等方面的帮助,非常重要。 其中, 他们最需要的是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和创业辅导, 尤其是最后一点。 与2015年相比, 海归创业者对于创业辅导的需求提升14.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 受调查者认为创业园区、孵化器等创业基地和平台对于其创业发展的帮助尚不明显。 这说明支持创业的平台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对接服务有待加强。


  记者: 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政府应该提供哪些服务?


  王辉耀: 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除了进一步打造总体引才环境外, 政府提供的创业服务还需要做到 “精、 深、 细”。众多成功创业的海归认为, 政府到位而精准的服务,对企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为扶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很多地方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企业开展了个性化服务, 这些经验都可以进一步整合、梳理, 在更多的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 在创业服务方面, 成立千人计划产品营销服务中心, 服务内容包括政策申报、 创业培训、 管理咨询、 互动交流、 成果转化等; 在企业成长服务方面,鼓励高层次人才领衔组织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 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资助;在生活服务方面, 则对高层次人才在出入境、医疗等方面予以优惠, 尽可能为人才扎根本地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 完善金融体系,解决融资难题。 通过拓宽融资渠道,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基金, 以直接资助、贴息贷款、 风险投资等形式, 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和留学人员企业;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科技企业的评估和担保机制, 鼓励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



文章选自《中国劳动保障报》,2018年4月25日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