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调控政策要为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2018年6月26日
6月19日,清泉研究院、巨丰投资主办的清泉私享沙龙,以“金融开放背景下证券业如何应对新挑战”为主题,曹凤岐、徐洪才、潘向东以及金融证券业的高管,一起探讨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挑战。以下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教授的发言整理:

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悲观,因为今天股市显然有点反应过度。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与摩擦、贸易纷争,其实暴露出来我们经济两个短版:一个就是科技方面的短版,一个就是金融的脆弱性。这两块都是制约了我们中国未来行稳致远的两个重要方面。我想和大家谈一谈对当前金融形势的几点看法。
从今年年初开始,大家看到金融体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资本市场出现了几次蓝筹股公司闪崩现象,暴露出了我们流动性的风险。当然流动性风险也体现在企业层面上,有一些中小企业现在偿债压力很大,资金周转困难,有一些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上出现违约风险、信用风险。其实信用风险从原因来看,也是和去年以来我们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我觉得我们宏观调控政策要为资本市场保驾护航,恐怕也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现在是所谓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再加上从严的微观监管的政策,叠加在一起,多重叠加,内忧外患。再加上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潜在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烈呼吁各国共同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本来预期今年世界增长可能达到3.9%,去年是3.6%,现在看来有点玄乎了。我们未来要坚定不移地加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我觉得对我们整个金融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从内部来讲,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的风险,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在企业债务违约、债务市场上已经体现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我觉得应该适当地体现一点灵活性。在当前情况下,保持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长速度大体一致,我觉得恐怕还是需要的。因为以前是12%到13%,养成习惯了,这个习惯促使一些企业有一点不顾风险,乱花钱,预算约束比较粗放,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它一时难以调整经营思维方式,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另外,我觉得宏观降杠杆,先稳住几年,保持同步就稳住了,不会增加,M2的增长速度和名义GDP增长速度保持大体一致,GDP增速+CPI等于M2,维持三年稳下来再逐步逐步降,我觉得可能效果会好一些,至少可以缓解一下当前这种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另一方面,在证券市场本身的政策方面,现在引进独角兽企业回归,我觉得恐怕也得审时度势。近期我看小米给停住了,证监会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提出了质疑,我觉得很专业,现在水平确实显著地上升,咱们监管部门的专业水准明显上升。从严把关也要控制一下节奏,如果不考虑节奏一哄而上,本来目前宏观流动性紧张背景下,如果我们放任这种新股大规模上市,这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挫伤。现在你看,割肉盘非常多,都是血淋淋的,割肉出去都不回来了,信心受到巨大冲击。
我觉得证监会,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适度地根据实际情况做一点调整,放慢一点节奏。既然现在我们一行两会,再加上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做高层协调,这种跨部门的协同效应要充分体现出来,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也要为资本市场保驾护航,不呵护这个市场发展,新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企业重组、战略调整都要依靠资本市场来进行,在这方面应该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也要反思。我觉得过去那种大手花钱,空手套白狼做法不合时宜,刘鹤同志讲得非常好,做生意要有本钱,犯错误要付出代价,没有本钱靠借钱,30%项目资本金都靠自筹资金,靠银行贷款来,几层杠杆了,没有本钱就上马这些项目,显然不行!要控制杠杆率。另一方面就是遵纪守法,合规经营,这对于金融机构,包括上市企业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在未来打破刚性兑付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觉得我们的金融投资者、消费者恐怕还得重新调整一下思路。
因为实体经济产业回报率现在是逐渐放缓的,因此金融的回报率不可能那么高,金融机构兜底是兜不住的,未来要打破。因此我们要适应这样一个新的环境,对风险也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当然,今年以来大家看到,价值投资理念遭受无情的冲击,可谓荡然无存,这种情况也有待恢复,信心有待恢复。还是要坚持价值理念,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要坚持住,我相信它始终会大浪淘沙,日久见人心,还得要坚持,不要随波逐流。投资者像今天过度反应,大进大出,换手率这么高,我觉得其实大家都这么干,把整个市场生态环境搞坏了。所以投资者也要提高这种风险意识,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应该引导投资者。
我感到不理解的就是有一些闪崩的盘,接盘要求并不高,几百万资金能接得住,但是群龙无首,没有人愿意接盘,那么多机构在里面没有人接盘,几百万资金一撒下去,结果一百多亿市值马上挥发,说明流动性风险暴露了。有一些资管产品到期清盘,或者大股东质押融资了,现在听说质押融资股票将近6万亿,这些不规范的做法恐怕都需要一个缓冲期逐步调整,不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过去明斯基时刻来临都是个体的所谓的理性行为导致的,大家都这么干的时候踩踏性事件就发生了,所以宏观审慎政策要采取逆周期调控,我觉得这种逆周期调控还要加大力度。今天这种异常波动情况,我觉得我们市场保护基金应该有一些备用方案及时出手,也不能听之任之。听之任之,中小投资者伤害太深,信心难以恢复。
总而言之,我觉得我们还是要保持战略定力。我觉得目前来看,中美之间的纷争还是贸易层面,没有蔓延到金融层面,在心理层面对投资者有影响,我觉得是过度反应,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
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还是好的,我觉得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6.8%,二季度可能下来一点,大概6.6%,全年平均下来可能6.6的水平还是可以的,能保证。明年6.5%,或年6.4%。按照这样的速度,只要我们三大攻坚战打赢,每年解决1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目标问题不大,咱们不要惊慌失措。中美之间贸易问题没那么严重,当然是一个新常态,是个长期博弈,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大家坚定信心,如果信心有了市场就稳定,市场稳定了自然正常投融资活动,包括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可以进行下去,否则整个体系就乱套了,釜底抽薪了。
当然我们也希望中美之间不要把贸易摩擦升级到金融方面,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为升级到金融方面的对抗,肯定我们可能面临风险更大,在这方面我们力量更弱一些。相对来说我们是贸易大国,但是我们在金融方面跟美国之间差距更大,所以这也对未来决策者化解这些风险,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家也寄予很大期待。谢谢大家!
文章选自一股清泉文化传媒,2018年6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