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与京津冀三地人才主管部门共同主办2018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高端人才论坛

2018年12月17日

 

 

  2018年12月13日,全球化智库(CCG)与京津冀三地党委组织部在唐山联合举办2018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高端人才论坛。论坛上,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原巡视员、副局长李志刚,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永乐发表主旨演讲。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的人力资源企业、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在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建设和对策建议”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上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献计献策。150余位三地人才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崔爱琳,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企业人事管理研究室副主任范巍,广东省人才交流协会专职副会长、珠海市人民政府人才战略顾问、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广东省政协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盛南方,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王书柏等嘉宾参加研讨会并就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如何吸引国际人才以及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本次论坛由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博士主持。

  2017年,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区域的人才规划,也是首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专项规划。《规划》发布一年多以来,三地地区间、领域间的人才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仍处于起步期,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度还不够,对三地产业协同的支撑服务作用还不明显;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还不够,人才政策、市场、公共服务等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工作机制和规划落实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议事决策效率还有待提升。本次论坛旨在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如何创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构筑区域协同创新人才共同体提出建议和具体政策措施。论坛对推进、落实《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 年)》,更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开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原巡视员、副局长李志刚就“人才集聚与区域协同创新”发表了演讲。他指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而要形成强大创新竞争力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实现人才聚集。鉴于人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发生了巨大转变,京津冀的未来发展要强化城市群的概念,并以创新驱动发展。他提出,要达到这一目标,实现人才集聚是关键一步,要从平台经济、产业集群、多元文化、开放结构、共生系统和全球共享六个方面把握区域协同创新的新趋势。而把握新趋势,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就需要建设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创新的体系、创新的企业家和创新资本产业三个关键要素,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积极营造人才文化生态环境。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永乐以“发展、改革、开放:区域人才一体化面临的三大挑战”为主题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与京津冀、粤港澳两区域相比,长三角的一体化相对更加自然、成熟。然而,各个区域人才一体化都面临着人才发展、人才改革、人才开放三大挑战。首先,他认为转变人才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应围绕着区域中的定位谋求高质量人才发展。对于人才改革,他提出市场是导向,放权松绑是关键,应加快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关于人才开放,他表示,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他建议,人才管理制度需要适应科技创新要求,并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通过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注重个人及团队评价,充分激发用人主体和人才个体的创造活力,并实现人才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转移,充分激发企事业单位的聚才用才活力。

  在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建设和对策建议”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会上,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崔爱琳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是发展新机遇。她提出,从机构及结构的角度来看,京津冀一体化是新的城市群的形成,是一个新的使命。而高质量的城市群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才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人才配置绩效,一方面要依靠市场的自发性,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怎样为人才营造一个高品质的发展空间和生活环境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崔爱琳女士认为,京津冀发展人才一体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发展侧重点,针对性的制定人才政策,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搭建优秀平台。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企业人事管理研究室副主任范巍围绕一体化发展的话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首先要用硬手段建设软环境。同时在软环境的打造过程中,一方面要认识到时间沉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设法让时间加速,充分发挥软环境对人才的吸引作用。其次,一体化是一个长期概念,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教育问题、评价问题和第三极打造是这一进程中的三个突破口。对此,范巍先生提出要重视培养高端人才,特别是高技术人才;统一人才评价标准;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第三极,用有限的资源和政策以点带面,从而推动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

 

  广东省人才交流协会专职副会长、珠海市人民政府人才战略顾问、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广东省政协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盛南方认为当下推动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需要顶层设计和观念转变两大力量来推动。同过去相比,现在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的工作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根据中国社会体制的特色,顶层设计对于推动人才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力量。同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也是推动人才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推进,局部发展的想法应转变为整体规划的思维。京津冀发展区域人才一体化需要制定一个总体规划,从而建立一个很好的协调利用机制,抓住这次宝贵的发展机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城市建设的美好蓝图。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指出了京津冀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所面临的核心障碍是现行的行政体制对人才流动的束缚和除北京、天津之外的城市增长极的缺少。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进程时,把目光聚焦在多个关键点上。关注“四种人、三个家、两类”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同时也要注重产业形态,用太太指数(人才生活环境品质)、先生指数(人才发展空间)和奶酪指数(海外人才生活环境)来衡量人才环境质量,为人才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从而推动京津冀的全方位建设。

 

  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王书柏认为人才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要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就要解决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问题。他提出,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进程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为产业升级制定更加合理的总体规划;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推动这一进程要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作用,让他们成为创新的主体,为人才的培养、交流和输送贡献力量。第三,要加强人才服务统一平台的建设,共同推动三个定位,解决两个不对称问题。最后,开发人才资源还要发挥好教育培训对人才个体的作用,改变目前人才结构性失衡的状况,填补城市建设面临的高端人才供应缺口。

  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博士介绍了CCG在人才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人才一体化领域的推动。他指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要求三地要明确各自定位,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差异化的人才吸引力。同时,推动三地人才政策兼容和衔接,使人才流动更加顺畅。此外,要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人才环境,吸引海外人才到京津冀地区创新创业。

 

  全球化智库(CCG)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致力于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CCG也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人才理论研究基地。CCG已连续三年举办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高端人才论坛,本次论坛的举办,意在深入了解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三地户籍、职业资格认证、就业、社会保障等人才相关的公共政策制定,研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区域人才市场的形成以及调动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有效方式,进一步增强区域人才工作的合力,对于发挥三地优势,补齐短板,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环境,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大幅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