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刘永好:民企原材料进口难,求试点放开

2019年3月8日

理事简介

刘永好,全国政协委员,CCG资深副主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在金融及法律范畴,国内民营企业的处境正逐渐改善,而从业者希望在经营上也能获得更多合理权益。


  2019年3月3日晚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他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发现,作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环节,一部分原材料的进口配额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放开。


  代表民营企业发声的刘永好指出,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2018年上半年,各项成本要素在增长,包括工资、环保成本等,而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的产品没有涨价,这就导致了企业盈利大打折扣,好多企业出现了亏损。再加上国内国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影响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近期情况有所好转,首先从金融的支持上,有了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任务和考核。优势民营企业贷款难、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另外从法律的角度,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来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基本上企业家出现经济问题,能就事进行处置,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不少民营企业。


  刘永好希望能进一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他以工业原料领域的氯化钾为例,这是生产化肥和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当前国产氯化钾资源严重匮乏,用于高端精细化工生产的优质氯化钾主要依赖进口。经过多年努力,部分优秀民营企业已具备了相应生产能力。但长期以来,对氯化钾进口实施国营贸易管理,主要由少数国企统一进口,外资企业则直接拥有自主进口资质。国内民营企业必须通过中间商采购原料,且采购价格较直接进口高约200-500元/吨,极大加重了企业负担。而外资企业利用自主进口优势,不断占领国内市场,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


  在农业领域,民营企业在饲料行业已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近年粮食收储制度的逐步改革,在进口饲料粮的配额制度方面,特别是作为饲料粮的玉米配额,也应当探索和制定更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分配制度。


  针对扶持民营制造加工业,刘永好建议,在部分民营企业探索开展原材料进口资质放开试点;在国家进出口政策框架内保证市场公平的基本原则,进口配额应向直接使用原料的加工企业倾斜。可以选择部分社会声誉好、行业影响力强的优秀民营企业,开放农业领域的饲料粮如玉米、工业领域如氯化钾等原料的进口资质,并且以各企业的实际产量和需求决定配额分配的比例,不再根据企业的国有或民营属性来分配,从而引导行业更加公平有序竞争、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同时,为实现行业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刘永好建议在放开对进口原材料的配额管制的同时,实施严格的用途管制;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采用有效的现代技术手段对进口原材料进行溯源管理,为提高监管效率,还可考虑选择适当时机将具体监管权下放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文章选自腾讯财经,201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