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全球化4.0的中国角色

2019年7月7日

7月2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三届新领军者年会(2019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开幕全会 姚剑锋摄



  ◇“我们正在进入全球化的一个新时代,我们称之为全球化4.0。”全球化当前面临的挫折、调整可视为新一轮全球化跃迁的蓄势
  
  ◇全球化新时代最重要的象征还是中国的崛起,一个开放、创新、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正在进入全球化的一个新时代,我们称之为全球化4.0。”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的理解中,全球化当前面临的挫折、调整可视为新一轮全球化跃迁的蓄势。
  
  源于对当前全球化遇挫的担忧,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凯文·斯奈德在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一年前认为全球经济将向好、向坏、保持现状的企业高管分别占1/3,“但现在只有13%认为经济形势向好,57%的人认为会变坏”。
  
  全球化正面临多重矛盾快速显化:全球化红利分享不均和新一轮科技变革冲击使得全球化治理滞后被广泛探讨;部分主要经济体将自身面临的经济弊病甩锅,破坏全球产业链;逆全球化明显抬头……
  
  新一轮全球化的阶段转换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哪些因素将影响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中国扛起全球化大旗
  
  近日,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召开,论坛主题由此前三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变为“全球化新时代”。论坛组织方表示,“全球化4.0”意味着全球经济的根本性变革,这些变革受环境挑战、区域竞争、经济不平等和技术更新等因素推动,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重塑企业、社区乃至国家的发展。
  
  全球化在阶段转换中面临的经贸震荡受到高度关注。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以英国在10月28日硬脱欧的风险上升为例讲到,“我很难想象那一天的九点半,金融市场开市会是什么反应”“世界将完全是混乱的”。
  
  论坛嘉宾们认为,大型经济体之间的经贸摩擦很难短时间内解决,且个别经济体抡起的关税大棒正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到影响。印度尼西亚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冯慧兰讲到,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贸摩擦已经对小国带来明显影响,甚至个别主要经济体开始将关税大棒用到了小国身上。
  
  全球化浪潮对人类社会的重塑,已经带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总量即将超过发达国家,亚洲国家经济总量已接近世界一半,而这两股力量的一个重要交集便是中国。“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规模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未来将持续扮演世界最大的增长点。”凯文·斯奈德以此来诠释为何“世界需要中国的程度,要超过中国需要世界的程度”。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无论是着眼于科技变革,还是深度融入、推动全球化,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部分中国企业在科技商业模式创新上成为了世界的领军者。”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企业事务主管陈英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的角色与责任》中指出,中国会继续扩大基础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论文发表以及加大专利使用与保护。同时,中国有着全球最复杂的场景以及最丰富的数据,有责任参与甚至引领全球科技治理,发展“中国模式”。
  
  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全球化遭遇挫折,中国以实际行动挺身而出扛起全球化浪潮大旗。近年来,中国从扩大市场准入,到降低进口关税,再到改善营商环境,都做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动作。
  
  在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看来,当前的全球化阶段转换浪潮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突发事件被广泛关注。“但全球化新时代最重要的象征还是中国的崛起,一个开放、创新、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对中国持续改革开放的信心没有变化,我们从事业务越来越便利。”美国嘉吉公司亚太区主席施孟泽坦言,嘉吉公司计划增加在华投资。
  
  人工智能引领全球化
  

  “表面上看,经济全球化是商品、资本、信息、人才在全球广泛频繁流动,但本质上,是科技进步与创新主导了这种流动。”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德国大数据专家Andreas Weigend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带来了商业模式、经济结构、生活方式乃至政治格局的重大重构。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化浪潮一波高过一波,加速了资源要素的流动。目前来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科技进步正在人类社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年前,谷歌的阿尔法狗战胜顶尖围棋选手李世石震惊世界。如今,人工智能已在安防、语音识别,乃至汽车、金融、国防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业内人士畅想,人工智能最终会否像电力一样,以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姿态,对人类社会产生事无巨细的影响?
  
  王辉耀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使全球联系更为紧密,正在改变大量行业业态,并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多重机遇与挑战。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正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清华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中,有三分之二流向了中国。仅在过去1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就实现了67%的增长。
  
  谋划全球化胜出先机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对于全球经贸面临的困难形势,企业要提前布局规划,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在他看来,中国每一个行业都要改变增长方式,具体而言就是企业要重视长远发展,要更有毅力地重视技术,提前进行产能规划。但改弦易辙需要时间,蕴含机遇,也面临风险,企业要未雨绸缪。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论坛上发布《以转型谋发展:在不确定性时代制胜中国市场》报告,指出企业应顺势而为主动求变,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最大限度提升其卓越运营的能力。而这种转变,需要重视五点:提升效率,筹集转型资金;重视营收增长;关注长期并投资研发;强调领导力;制定正式的转型计划。
  
  具体到作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撑的制造业,朱民认为,智能化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和挑战。“人工智能在根本上改变了制造业升级的路径和概念,把制造业推向了全面的自动化、智能化过程”“智能化、智慧化、科技化,是我们增长质量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宁高宁对这种转变给出了十分乐观的预期。在他看来,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制度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不断优化。“未来十年,中国企业整体素质会大幅提升。十年后中国会逐渐成为一个研发驱动的国家。”



文章选自《瞭望》,2019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