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待疫情背后的问题

2020年5月14日

马蔚华先生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他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进步,并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鉴于马蔚华先生在影响力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金融领域的长期倡导和实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聘请马蔚华主席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SDG Impact Steering Group)委员。

  在绿公司年会演讲的答疑环节,马蔚华先生现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观众们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面对疫情,我们可以做什么 

  提问一: 历史上瘟疫大流行是因为医疗技术不发达,目前高科技发展到应该控制疫情,瘟疫改变历史的规律,能否被科技发展而打破?

  马蔚华:我们回顾历史,人类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瘟疫肆虐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和瘟疫抗争的能力。除了我在演讲中讲到的人类在旷日持久地提高预防治疗的意识外,高度发达的科技也是我们人类和瘟疫抗争的强大武器。比如说我们有更多的手端来了解瘟疫产生的原因,来了解病毒的变异,因而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变异来研制疫苗和更多的药品。

  另外,我们可以借助发达的科技,包括现在的大数据、互联网,给人类提供与瘟疫抗争的更好的武器和条件。大数据使我们了解瘟疫的发展,使我们更好地采取措施。即使在这次瘟疫大流行的情况下我们都居家隔离,但是互联网上方便的网上购物使我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坚定地认为,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对病毒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会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从而会丰富人们与瘟疫抗争的手段,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期待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和瘟疫斗争的胜利的条件。

  提问二: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控制疫情的传播,你认为哪一国哪一类的措施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请你说出最好的。

  马蔚华:从目前全球各国疫情防治的情况,特别是从效果来看,当然应该是中国的防治效果是最好的,韩国和新加坡也是比较不错的。其它的国家,特别是欧洲那些大国,它们的疫情还在蔓延。我觉得能够使疫情防治取得较好结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隔断它们传播的空间,这一点我觉得中国做得很好。

  我们全国人民真的是自觉地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居家办公,那些日子公园没有人,街上没有人,大家都很自觉,这种自觉就是大局观。所以,中国这样做,为世界也做出了贡献。中国能够取得疫情防治的成功,这也是一种全球的观念、全局的观念、可持续的观念的体现。

  最近有一个专家说,这个疫情最后的胜利不取决于做得最好的、做得最早的,而是取决于现在做得最差的、最落后的,它什么时候能够做好,我们这个世界什么时候才能从疫情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我们必须有全球的观念,必须有共同努力、共同作战的观念。

  提问三:人类历史上每次危机都可能暴露出系统的潜在问题,特别是在疫情暴发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矛盾,企业家在类似新冠的灰犀牛事件中更早地发现问题,并履行责任。针对这次新冠疫情企业家们是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有什么亮点?

  马蔚华:人类历史上疫情不断地爆发,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好几次。虽然我们在一次疫情发生过后会总结经验教训,会找到很多问题,会重新地构筑公共卫生体系,会重新采取一些防御的措施,但是当一种新的疫情到来的时候,我们往往还是发现有很多没有想到的地方,有力不从心的地方,有很多准备不足的问题。这一次我们也发现一些这样的问题。

  这个也很客观,因为疫情都是源源不断、周而复始的。病毒也很狡猾,这一次的新冠病毒和SARS就不一样。所以,每一次出现这些系统性的问题,应该也是难免的,但是也找到了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每一次危机都会使我们更加聪明起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构筑更加坚固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采取更多的措施。

  我特别讲到的是我们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企业家,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也包括一些外资的企业家,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升华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仅局限于慷慨捐赠,而且在第一时间把医疗物质捐到需要的地方去,比如说捐到武汉,捐到湖北,同时也献去了爱心。

  光是物资不能代表他们全部的责任,他们也把爱心带去了疫区,这个爱心就是鼓励疫区的同胞们,鼓励那些疫区的在医疗战线上的医生和护士们,给他们爱心,让他们充满信心,大家同舟共济,共同面对疫情,而不是一捐了之。这是这一次疫情我们企业家责任感的较高的一种表现。

  另外,这次疫情发生之后,这些企业家还利用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说互联网大数据预测疫情,特别是针对疫情的防治控制工作,这也是企业家的贡献。我想特别提出的还有一点:我们的企业家不仅是和疫情抗争,而且迅速地安排复工复产,恢复经济。

  因为和防治疫情同等重要的是我们的经济也要发展,我们要有防治疫情的物质经济基础,这也是为了我们经济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企业家的贡献,也是企业家社会责任在这次疫情中的一种新的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歌颂的。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提问四:股市和汇市未来会有哪些变动?

  马蔚华:这次疫情发生以后,全球的股市、汇市确实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美股四次熔断,这在历史上确实是没有的。总的来看,股市、汇市的波动是和当前的疫情有直接关系的,很显然疫情的发生影响了全球的经济,现在各国都在封关锁国,都在断绝疫情的传染源,包括国际之间人、财、物的流动都面临极大的阻碍。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产业链,也必然受到一些影响。

  所以,疫情对全球经济确实有影响,所以才出现全球股市的波动。但是我们看到,和全球股市的波动相比,我们中国的A股还是表现出比较大的弹性,波动的幅度比它们要小。因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经济上的损失也好,其他的影响也好,都是短期的。

  从中国未来看,长期的经济前景全球都看好。看好不仅是因为别的,就是我们中国拥有十几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我们自己的消费,包括我们前面提出的消费升级,都会让需求带动供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大规模的需求市场,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经济看好的信心所在。

  更何况我们正在进行转型,特别是正在进行产业和发展理念的转型,我们更加重视科技的力量,让科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产业价值,同时我们也更加重视服务业的贡献。我觉得这些都会使我们对长远经济发展看好。

  股市尽管还会受到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会有波动,但是我觉得A股的韧性应该是比其它股市要强的,这一点我还是坚信的。至于汇率,前几个月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总体稳定。有这样几点我可以判断:

  1. 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还是强劲的,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有所贬值,但是比起其它货币兑美元的贬值,我们贬得幅度比较小,特别是对一篮子货币我们表现很强劲。

  2. 外汇方面,我们前两个月有200多亿美元的顺差,国内外市场供过于求。

  3. 最近央行在香港成功地发行100亿美元的央行票据,得到市场的追捧,超额认购3.5倍,这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

  所以总的看,疫情的发展给经济带来了损失,汇率的波动还是有的,但是我觉得它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充满弹性,双向波动、总体稳定的趋势还是不会变化的。

  提问五:这一次瘟疫已经严重影响全球化,背后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这次瘟疫过后是否会导致全球化的后退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后退?与供应链重组发展方向有哪些机会?

  马蔚华:这个问题确实是现在讨论比较多的,如果没有这次疫情,世界上也出现了一个“逆全球化”的倾向,特别是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也受到质疑。这次在疫情发生以后,更多地人出来指责全球化:“你看,现在我们为了控制疫情,我们不得不封闭,流通越多,范围越广,传染的机会可能越多”,所以,更增加了全球化的一些非议。

  但是我们觉得疫情给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是暂时的,我们必须看到全球化是一种大的趋势,特别是在过去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产业链上的这些国家应该都是获益者。由于全球化,全球的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肯定是全球化在过去的成功。

  因为全球化就意味着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也意味着在全球更大的范围内来重组资源,一定是高效的。所以,我们虽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疫情,也面临着许多反全球化的声音,但是我觉得我们必须得坚定不移地去面对全球化,去推动全球化。

  现在全球的产业链受到一些阻碍或者一些破坏,是因为疫情的发生,这次疫情确实使生产资料、各种资源在全球流动受到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暂时的。我们由于过去这些年的全球化,全球的产业链是不可改变的,这是一个大趋势。当然人们正在探讨怎样才能继续推进全球化,有人也提出了区域的全球化来推动全球的全球化,等等思路。

  总而言之,全球化的趋势是不能改变的。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坚定地面向全球化,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全球化提供了很好的金融环境。

  提问六:新冠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小的影响,对银行业的影响能不能介绍一下?

  马蔚华:这毫无疑问,唇亡齿寒,没有企业,银行什么也玩不转。银行是服务业,我们服务的对象就是企业,企业受到影响,企业受到损失,银行肯定会受到损失。所以,现在所有的银行应该都在努力地尽全力地支持企业。我们心里明白,只有企业恢复了,企业发展了,企业强劲了,银行才能有作为。

  所以,当前银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支持企业,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银行支持它,让它得到恢复,得到生机,得到发展,那银行就有了客户,我们就有了业务,也有了盈利。如果你不能支持它,它倒下了,它受损失了,那不仅是影响我们的业务,也影响我们的资产质量,更影响我们的盈利。我们是一体的,所以我相信我们的银行会竭尽全力和企业站在一起。我们过去提出过抱团取暖,今天我们也是密切携手并肩应对疫情。

  提问七:未来经济消费是否全球进入了调整期?企业进入了困难期?

  马蔚华:毫无疑问,眼前由于疫情的发生,首先是我们的消费断崖式地下跌,很自然,因为疫情,我们需要居家隔离,要共同防治,要采取很多措施,减少人群的集聚,消费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是我相信只要疫情能够缓解,能够消除,消费肯定马上就会恢复。本来我们期待有一个消费报复性的增长,看来现在由于全球的疫情在蔓延,这个报复性的增长、报复性的恢复可能要推迟延缓。

  总而言之,我觉得疫情的确是会对全球的消费和经济产生影响,但只要全球团结起来同舟共济,携手共同面对这次疫情,早日从疫情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们的消费还会恢复,我们的经济还会发展,我相信这一点。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投资

  提问八:科学在环境监测中正在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你预测未来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是否有作用?

  马蔚华:这个毫无疑问,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就是靠科技的手段,也包括应对疫情。比如说人类到目前为止,对病毒、对疫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我们还没有找到新冠肺炎这个病毒的爆发到底是怎么原因,如果找到原因了,掌握它的规律了,我们就用科技的手段来研制疫苗,找到对应它的这些方法,没有科学是做不到这一点。

  包括疫情发生以后我们也要靠科学的手段去观测、去防治等等,特别是我们这一次疫情防治中,大数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想我们未来主要是靠科技,靠我们人的矢志不渝的努力,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改变气候变化的这种趋势。

  提问九:您觉得意见领袖对气候变化,除了身体力行去做,还能怎么样引导社会公众?

  马蔚华:我听过艾伯特·戈尔的演讲,他到中国来过好几次,他的演讲是倡导用可持续发展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对我们目前生态环境严峻的挑战,而且戈尔不厌其烦地到处演讲,宣传这样的理念。戈尔是一个美国的前政要,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意见领袖,像这样有影响的、身份地位的人,倡导这样的理念应该是作用很大的。

  所以,我们也呼吁,也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能够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认同我们的影响力投资在内的公益金融,来认同我们倡导的新商业文明。这些意见领袖的作用可能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样我们才能够面对自然、社会的种种挑战,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力量、更大的决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提问十:怎么定义衡量一个国家可持续投资的规律?哪些投资算是可持续投资?哪些典型案例和直接效果可以讲?

  马蔚华:接下来我还要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讲到可持续投资。联合国有一个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这样的发展叫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投资叫可持续投资。如果定义一个国家可持续投资的规模,我倒希望我们所有的投资都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规模没办法定一个限额。

  但是可能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因为认识的、实践的和各种条件的限制,还不能都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在呼吁与倡导,希望越来越多的投资是影响力投资。目前像我们投入在绿色金融,投入在环境治理,投入在扶贫攻坚,这些都算是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而且效果是越来越明显。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扶贫攻坚,主要解决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问题,要使我们贫困地区的人民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就不是简单地给他一些资助,是让他学会改变本质,这是产业扶贫。而产业扶贫需要金融的支持,需要普惠金融的支持。

  再比如中和农信,这么多年它一直孜孜不倦地支持全国20多个省几百个贫困县,帮助了多少万贫困农民脱贫。而一些投资机构,包括国际上一些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了中和农信,还有我们国内蚂蚁金服也投了这个公司,增加了它的资本充足率,有更多钱支持农民,改变自己的面貌,这就是一个可持续投资的非常好的典型。中和农信让那么多农民能够学会致富的本领,就像通过这样的产业扶贫,我们的国家才能可持续发展。

  提问十一:目前很多企业因为商业利益短视,不在乎可持续发展,你觉得扭转理念需要多长时间?是需要通过内部改变还是外部的法律来处理?

  马蔚华:的确,包括影响力投资,包括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一些新发展理念在我们中国传播也没有几年的时间。我记得第一次讲影响力投资也就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参与其中,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

  我们也认同这样的新的发展理念出现之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快认识。我们通过种种的事例和全球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义利99和多米尼400指数,可以看到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赞同可持续发展的人越来越多,资本向善是一种趋势。

  所以,在大势面前,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企业家会参与其中。这种事首先是理念的自觉认同,我们现在还不能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我相信越来越的人会参与到倡导新的理念、倡导新的商业文明其中。

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20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