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疫情让这个世界的根本变了

2020年8月5日

朱民,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2020年7月28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成德同城化财富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做主题演讲,分享了他预测的疫情给经济、金融和科技带来的变化。

朱民表示,在所有变化里面,最根本、最大的变化是科技的变化。这次疫情推动着科技大规模地全面地发展。

谈疫情

它是“肥尾+长尾”

抗疫复工并存是新常态

朱民表示,今天所有市场都被疫情主导,因为疫情影响全球总需求、改变人的行为、甚至改变企业模式。从根本上理解疫情,以及疫情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是今天看企业经营最根本的出发点,未来的一切都由疫情决定。

朱民指出,全球疫情还在指数级的绵延,疫情是波浪式迁移,现在成为一个肥尾和长尾;疫苗至少还需要12到18个月的研发和生产时间;疫情会与人们共存相当长的时间,抗疫和复工同时存在成为新常态,经济会变成缓缓的增长。

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为-4.9%,全球贸易增长为-11.9%。这次经济衰退远远超过2008年。

谈经济

全球经济中期复苏轨迹是缓坡

金融市场会继续震荡

全球经济问题,不是下跌多少,而是中期复苏轨迹如何走。朱民认为,“现在看来是缓坡和慢坡。因为疫情变成肥尾和长尾,我们经济会变成缓缓的增长。”

金融问题不是市场会不会波动,而是央行在未来还有多少货币政策的空间。朱民认为,金融市场会继续震荡。

“三月份的时候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度下跌,以后开始不断的反弹,我们觉得这个股市反弹不可持续。根本问题是什么?疫情。只有解决根本问题,股市才能稳住。”

他指出,全球股市反弹是因为有强有力的央行措施,这是一个央行流动性支持的股市,没有实在的企业盈利的基础。

“如果央行流动性没有了怎么办?”朱民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未来已经没有空间可以降息,如果利率水平上升,所有历史经验都表明一定是危机的开始,因为缩紧流动性。所以利率的走势可能就是相当长的时间持续为零。

“我们会越来越多的进入负利率,日本的央行、欧洲央行,利率水平都是负利率。全球现在有18万亿美元的负利率资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经济走势正在进入我称之为日本式的衰退,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谈变化

疫情推动科技发展

今后不会有纯线下企业

“但是在疫情带来的所有变化里,最根本、最大的变化是科技的变化。”朱民认为,“这次疫情毫无疑义推动科技大规模的全面的发展。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会有任何一家纯线下企业,疫情逼着所有企业上线,国家政策在推动和鼓励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企业走到线上。疫情对线上的推动就像03年非典对马云电商推动一样起了重大作用。中国电商是从2003年开始的,中国全面数字化从2020年开始。”

“现在商业办公室的租金急剧下降,在线销售已经开始卖车卖房了,疫情中数字化广泛应用,造成消费场景完全改变。”朱民表示,一系列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会继续推动这些行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个高潮正在到来。”

他还提到,今后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疫情的压力和需求下降,是随着整个结构变化,思维方式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谈发展

从制造中国变成创新中国

我们就在结点上

疫情和全球竞争下,科技创新的大潮正在到来。在朱民看来,短期疫情后经济的驱动,从石油传统基建交通运输走向疫后的数据驱动,走向数字经济,走向新基建。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从全球高度分工和合作,走向区域化、进口替代。

在这个形势下,中国正面临科技的竞争、全球竞争压力以及需求的变化。国家战略是推动新基建,把科技、数据和产业联合,在根本上改变基础设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朱民提出,云基建、管基建和端基建是未来投资最大的机会。

“国家战略根本意图是把疫情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动力,把中国打造成一个创新国家,从制造中国变成创新中国,我们就在这个结点上。”朱民强调,“这次新基建就是打造未来的枢纽,能赶上这班车的就是赢家。我觉得在这场竞争中,中国没有别的选择,企业同样没有选择。”

 

文章选自成都商报,2020年7月28日

关键词 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