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具有强烈全球企业公民责任感的思想者

2020年10月16日

  王石现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名誉主席和创始人,CCG资深副主席。他于 1984 年创建万科,领导万科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以及中国绿色住宅建造的先锋。王石同时担任多家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冲击,仍然看不到尽头。在这只超级“黑天鹅”的撞击下,很多企业面临着重重挑战。这些企业背后连接着千万个家庭,可以说,在危机来临时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关乎着国计民生。同时,疫情也加快了本就正在发生的商业变革,这场变革的本质是超越传统的利润中心和股东至上的迷思,以企业自身的发展来成就员工、造福社区、回报社会。这样的企业就是“美好企业”。

在当代中国企业家中,要论对“商人”这一身份反思的深度和广度,恐怕再也找不出比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更典型的例子了。在王石的最新著作《我的改变》中,个人和企业命运的起起伏伏,被放到现代化这个当代中国最核心的叙事框架中进行“观照”。

作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王石在书中详细论述了自己从对商人这一身份的排斥,50 岁接受商人这个身份,然后寻找到商人的社会价值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家不能再走胡雪岩的老路,现代企业家精神才是真正的归宿。“不要跟胡雪岩去比,而应该跟卢作孚这样的商人比,这样就会觉得有希望。

王石现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名誉主席和创始人,CCG资深副主席。他于 1984 年创建万科,领导万科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以及中国绿色住宅建造的先锋。王石同时担任多家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王石说:“在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现代管理学的差距后,自己去商学院当老师、办学校,也是想向更多人分享,选择重新创业也有一种‘身教大于言传’的意思,目的就是向年轻企业家们传达与企业有关的特色经验和价值观,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成为助力中国社会整体跃升的关键性力量。”王石在接受南风窗的独家专访中说道:

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改革开放之后,我认识了到现代文明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所以,不管是从企业还是个人成长上,我都持这种态度。今天,我们谈企业制度、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商业领域的常用概念,主要源于西方。而在中国文化里没有这些概念。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比如原材料、生活必需品,都是国家控制,大家可以看看《盐铁论》。

这和西方古代的城邦经济很不一样。这种差别到今天还存在,这背后其实是文化差异,换个维度来讲,中国工业文明、商业文明走到现在,文化的影响依然很大。

再一个就是国有企业,中国有大量国企,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这是不同。万科选择了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里,既有国有资本,也有民间资本。虽然,跟西方相比,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的职能不大一样,但中国企业,也要通过创造来满足需求、提供服务、产生利润和税收、解决就业,这个维度上,全世界的企业是一样的。

万科1988 年发行A 股,1993 年发行B 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民主及反腐,不行贿,住宅产业化,企业社会责任……个人层面,辞去体制内的工作,登山、赛艇、留学、环保,参与各类社会组织……这一系列选择,都有一条很清晰的现代化的线索。

我知道,很多企业管理者,对外、对内都习惯于“暗箱操作”,但我坚定地认为,一个没有秘密的企业,才是一个制度成本最低的企业。在这样的选择之下,一方面,我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也不断地面临着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激烈冲突。2008 年“拐点论”和“捐款门”所引发的危机,从某种角度看,正是这种冲突所致。如何重新认识中国传统,重新看待“从传统到现代”,成为我近年来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很多民营企业,都能看到“权力模式”的影子。特别是创业早期,权力往往集中在创始人一人手里,也因此让企业获得了良好发展,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企业发展出现了瓶颈。尽管企业的团队、产品、市场等都处理得很不错,但因为创始人本身的理念和能力的局限,窒息了整个团队的活力与创造性,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

王石主席在CCG2019 年度主席及常务理事会上发表讲话

这时候, 就不得不认识到, 很多企业最大的局限往往就是创始人本身。大体上看,在传统社会中,权威更多是建立在传统或个人魅力的基础上,而在现代社会,权威主要是建立在理性和法律的基础上。

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也会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怎么衡量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我认为,企业家应该着力于建立制度、培养团队,哪怕你不在的时候,企业也能很好运转,那才是成功。

因此,我对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深刻的认同,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公司文化,是万科最重要的经验之一。这是三十几年商业竞争中,万科团队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既包括万科一直奉行的 “简单、责任、规范、透明”,也包括避免任何倾向个人独断专行的制约机制。

对我来讲,我是万科创始人,但仍然是职业经理人,我放弃了股权,但没有妨碍我把公司做大的野心。

 

  重新理解了商人这个身份

对于成功的理解,很多人的观点是,把企业做到了离开了自己就无法运转的程度,就体现出了自己的重要性。其实,我非常了解持这种观点的人的心理。不是企业离不开你,是你离不开企业。

1999 年,刚辞去总经理的头两个月, 对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突然一下把事情都交出去了,非常不习惯。我开始有意识地与日常管理工作疏离,后来索性给自己放假去登雪山,一走就是半个月、一个月,有意识地与公司团队拉开距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慢慢适应了。

2017 年6 月辞去董事长,之后的调整过程,比18 年前要容易得多。对于“为什么要登珠峰”这个问题,我曾经的想法,是在极度危险或极度匮乏等极端条件下,让人进入一种特别的状态,从而激发人的潜能。

开始登山的第二年我就第一次遭遇了这种情形。当时在冰壁上挂过一夜,第二天下山即将越过一段40 多米长的65 度冰壁时,发现原有的保护绳已经被飞石砸断了,顿时产生了世界末日的恐惧感。冰壁下面就是一条深邃的冰裂缝,掉下去不说生存无望,连尸体可能都找不到。最终破釜沉舟,靠自己的力量渡过了这一关。但那也是我毕生难忘的一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盲目自大。

现在回想13 年的登山生涯中,什么场景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反而不是登上珠峰顶峰的那种感觉。登顶当然有感觉,但仔细回忆登顶的每一个细节,未必能回忆清楚。反而是连续两小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来应对危险,潜能被激发出来的场景,才让人印象深刻。一脚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2013 年我到了剑桥,系统地接受了赛艇训练,和登山相比,登山是个人英雄主义,而赛艇是集体主义,属于团队运动,强调平衡、节奏、和谐。这种集体主义,对企业家会是一个启发,之后2014 年我在剑桥创办了“深潜营”,对象就是企业家,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

很多企业家都是一个人孤独地往前走,但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是不行的,我的建议是,可以走到领导的文化、场域中去,哪怕和你的主业完全不同,都会提供给你不同的思考。

就我自己来说,在环保领域我介入得越来越深,我的认知就在改变,在推动万科住宅产业化变革方面,都有我对环保的理解,后来通过中城联盟影响整个房地产行业,最后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企业日、世博会等组织,进而影响更多人,也都是基于跨专业的碰撞。

而且,因为环保,让我重新理解了商人这个身份,和我年少时,甚至50岁时非常不同。

我觉得这方面,马蔚华行长(招商银行前行长)是很好的榜样,在银行向零售转型,以及企业管理方面,他都走在前列。退休之后他还能华丽转型,在公益领域继续探索、创新,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一个企业家角色转变的过程。看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史,提到工业革命中商人的角色。像福特、洛克菲勒等19 世纪末崛起的那一代商人,按照现代工业模式所组织的生产,无论是炼钢、炼油、修铁路、造车等,显然都对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那一代商人创造财富以后,家族的很多钱财都用于建立慈善公益基金。像洛克菲勒基金在中国建的协和医院,至今都是最好的医院。

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门前有一座阿特拉斯的雕像。这座雕像落成于1937年,当时,企业家精神这个概念在西方也是刚提出不久。托起天堂的巨神阿特拉斯,是纽约企业家的自我期许——“我们就是承载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巨人”。

回想起1988 年万科股份制改造,股权的60% 归国家,40% 归创始团队,当时叫企业所得,即企业创始人带领的团队所得。当时我宣布放弃,但放弃之后怎么用,并没有想清楚。

2010 年,我们想要建造一个国际一流儿童医院,为此考察了多个美国排名前十的儿童医院,发现那里简直不是医院,而是迪士尼乐园,医疗技术先进只是表面,背后是对儿童的用心。考察完我们确定,就要做这样的儿童医院。

我们先后在上海、广州、深圳考察,最后决定将医院选在深圳。不过可惜的是,根据规划,有一条地铁,要从儿童医院选址的地下穿过,地铁产生的震动,不符合儿童医院的建设标准,这事就搁置了。

后来疫情发生,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同时,清华大学又给万科发来准备筹建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信息,万科很有兴趣。所以,从建设一流儿童医院,转变成建设公共卫生健康医院,相当于把这笔钱,一下子砸向公共卫生事业的最底层——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上,如果能为中国培养一批世界顶级公卫人才,就是这笔财富最好的价值。

也可以说,1988 年遗留的这部分资产,最终有了着落。

王石主席出席CCG十周年招待会并致辞

 

尊重员工应该一以贯之

疫情是“黑天鹅”,但我更认为,很多“黑天鹅”是早有征兆的,从本质上来说,疫情加深了很多企业本身就存在的问题。对我来讲,疫情又是寻求改变的机会。

疫情期间,有很多企业面临着人力资源调整的压力。但其实关于如何对待员工这件事,我觉得人性不会因疫情而改变,互联网也不会因人性而改变。

那人性是什么?就是有善良的一面,有虚荣的一面,有愿意奉献的一面,也有自私贪婪的一面。尽管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变化,但人性没有变。

不能说疫情发生,就说要尊重员工了,尊重员工应该一以贯之,在企业文化中,应该像空气一样理所当然,比如是否要干涉员工工作以外的生活,是否鼓励员工带病上班,或在家人重病时上班?是否对培养的干部,提供不同部门和跨行业的工作机会?尊重体现在一系列的态度和机制安排上。

从1984 年万科创立开始,万科内部就形成了持久的运动风气。刚开始,是一到星期六,我就带着员工们一起去大梅沙游海泳,也会定期组织打网球、踢足球,定期组织公司内部的运动会。创立当年,还参加了深圳总工会各个集团公司的篮球对抗赛。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了下来,后来员工还组织了自行车俱乐部,流行跑马拉松等。员工感兴趣的项目,表现突出的,我们也会鼓励。有一次,我们发现福建万科物业公司的一个员工特别喜欢游泳,曾经横渡琼州海峡,就出资鼓励他去横渡英吉利海峡。其实英吉利海峡比琼州海峡还要窄,但因为经验不足,他没有成功;我们又资助了第二次……

我知道,有许多企业仍在将“以企业为家”作为正面事例大加宣传,但我觉得这是对人不够尊重的表现。万科从不干涉员工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也不主张员工带病上班或在家人患重病时上班。

因为自己年轻时的艰难经历,除了身体健康,我也一直很关注员工的学习。万科是一个非常讲系统分工的公司,每个人都是产业链中的一环,专业性太强。员工如果离开万科,想独自创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培养干部时,我们会提供在不同部门工作的机会,比如在销售、物管、工程等部门轮换任职。

万科的财务部、工程部、设计部都出过一批一线公司的老总,这在普通公司是不常见的。综合能力提升了,一旦离开万科,生存能力就会非常强。这是我非常乐意见到的。

至于说当下的疫情期间,有的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如果不裁员就生存不下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还是坚信一点,危机归危机,危险背后,可能隐藏着机遇。对企业家来说,现在也有很多机遇窗口,如果抓不住,转型就会非常困难。

所以,我经常劝周围的企业家朋友,现代生活中的很多工具,都应当充分认识,所以我提出要出圈、交圈。至于我做直播,就是不想固守原来的路径,打破固有边界,突破熟悉的圈,包括圈子之间的边界。”

践行社会责任,为推动全球化建言献策

王石除了是一位不断突破“边界”的企业家,还广泛担任了各类社会组织的职务。他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创建了多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2015 年,王石担任欧美同学会2005 委员会理事长,着力发展社会海外留学精英,加强中外交流的平台,推动社会精英对文化、教育、公益事业的精锐价值。

作为全球化智库(CCG)的资深副主席,王石在CCG 成立十周年时表达了对CCG 的肯定与期待:“这些年来,我亲眼看到 CCG 创始人的竭尽全力,感受到他们即使在不顺利时也坚持推动全球化事业。CCG 能走到今天和其所扮演的角色,恰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未来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还需要智库发挥更多作用。”

事实上, 王石一直不断思考着全球化的脉络与方向,并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与CCG“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的理念与宗旨不谋而合。

王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发言

在由CCG 主办的2019 年“ 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的主题论坛上,王石围绕“扩大开放与新一轮全球化”指出,“在全球化之前会有一个‘亚洲化’的问题。中国在亚洲化面临一些困境,需要注意中国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经济贸易,全球化首先要亚洲化。扩大开放与新一轮全球化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我们面对全球化的创新。过去18 年,日本平均一年一个诺奖获得者。相比之下,这方面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和真正突破性的还有相应的差距。创新要靠人才。”

“第二点就是全球化本身就有一个‘亚洲化’的问题。”王石说道,“举个例子,中国到日本的游客数量在过去的四五年里有着非常高速的增长,但是到中国的日本游客却没有增长。不仅仅是日本对中国的游客没有增加,整个到中国的外国游客都没有增加。这里不仅仅是经济的平衡问题,更多的是旅游导致服务贸易逆差。因此,在这方面的交流、了解、对话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2017 年上半年CCG 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他参加“全球治理与中国担当”论坛的讨论时说道,“1992 年之后,中国已经是全球化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中国还继续改革开放,全球化是不可能逆转的。而在在当今全球化中,中国的环保、绿色建筑的话题,不仅要在国内讲,出去也要讲。”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家成长道路上有三种境界:一是走出混沌的境界;二是问道求真的境界;三是敬天爱人的境界。如果说走出混沌可牟得利润,问道求真可巩固发展,那敬天爱人则见天地、见众生,是将自我及企业发展融入到更为宏大的命题当中,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现代世界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美好企业”可造就更美好社会。小企业可小为,大企业可大为。如果越来越多企业能以自身的发展来成就员工、造福社区、回报社会,甚至助推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完善,那世界也会更加和谐美好。

一人之力可小可大。王石先生作为中国当代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不仅是深谙企业发展之道的领航人,也是具有强烈全球企业公民责任感的思想者。他在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在谋求散发更大的光和热,为推动中国企业成为助力中国社会整体跃升的关键性力量及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为CCG 一直以来对中国与全球化发展的责任感、热情和努力感到欣然,并希望未来中国智库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CCG 也在其中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

  (文章内容部分选自《南风窗》)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月刊》第82期

 

关键词 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