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武汉有望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标杆

2020年10月23日

李稻葵: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本期《看武汉》

李稻葵教授对双循环发展战略下武汉的定位和作为诊脉建言

 

 

李稻葵,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学会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长期从事政府与市场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致力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研究相关的现代经济学理论。

武汉有几个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重要优势

武汉有几个重要的优势,不可替代的、不可复制,这几大优势给出未来发展的机遇。

第一个优势,毫无疑问是区位优势,中部重要的大都市,交通方便、物流方便、靠近江、靠近高铁、超米字型的中心、人员交往方便,这是第一大区位优势。

第二个优势,武汉的教育科研优势。武汉是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周边的很多省份的青年学子,比如湖南、河南,多年以来形成了一个惯性,来武汉求学。我周边很多亲戚朋友、同事,他们都是武大毕业。

这个优势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因为你有了人才。这些学生在武汉求学,对武汉有感情,很多学生留下来建设武汉,便有了科研优势。

第三个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武汉本身有1100万常住人口,周边一小时经济圈,有3000万人口。在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是宝贝,有了人口就有了人气,就有了潜在的需求。

第四个优势,自然资源和禀赋优势,作为外来人,我每次来都有深刻的印象。武汉有水,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武汉不缺水,这么多江,这么多湖,不得了。

还有第五个优势,第五个优势是什么?武汉有人文历史精神上的传承优势。109年前的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改变了中国的大格局,推翻了封建帝制。

我之前说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事件,这加速变局事件是新冠肺炎疫情。如果在武汉办一个后疫情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国际论坛,我相信全球的领导人应该会认同,应该选武汉,都愿意到武汉,来看一看有什么经验可取,看一看抗疫之后该怎么发展,这一点了不得。

武汉在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时代的机遇

武汉在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时代有什么机遇呢?

第一个,武汉完全能够成为一个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枢纽:物流的枢纽、产品交换的枢纽、人才交流的枢纽、资金交换的枢纽,因为这里是中心点,高铁、水运四通八达。

第二个,以后重大科研项目放到武汉,这里是教育和科研的一个中心,重要的一些技术,武汉高校、实验室有基础,紧跟着就是产业,走硅谷的模式,产、学、研一条龙,这个毫无疑问是发展的重大机遇。

第三个,很多产业在这里会深化。武汉有钢铁产业,有汽车产业,有芯片产业,下一步就要围绕产业做细化。这里有科研力量和大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第四个,武汉是消费中心,现在1000多万人口加上周边城市,有3000万左右。武汉应该是一个消费中心,这方面需要公共服务发力。

第五个,武汉应该成为很多公司的总部。因为武汉经济规模大、消费中心、有科研,很自然可以把总部放在武汉。所以办公楼、办公条件、交通环境等等,都应该去重点规划。

最后一个机遇,或者说最后一个方向是什么?是以武汉为基地,辐射到全世界各地新开放的中心或基地。沿江出海到“一带一路”国家,根子在武汉,朋友圈在国外,武汉有这个条件,因为武汉是沿江的,有对外开放的传统。

武汉在后疫情之后的世界格局中,一定有重大的发展机遇,一定会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文章选自武汉广播电视台,2020年10月19日

 

关键词 李稻葵